章节目录 第880章

作品:《我在四合院有个家

    虽然不如她大哥的房子那么大,但是小金鱼很羡慕啊。

    以前她做梦都想拥有一间自己的房子,现在她做梦都想要有自己的一套房子。

    可她现在只有十岁,能赚钱的方式、手段都很少,甚至可以说没有。

    因此,只能缠着她大哥,看看有没有可能挖到上百年的人参,然后换钱买房。

    只是可惜,整个七月份,她跟着她大哥逛了很久,愣是没有找到上百年的人参。

    甚至,连三十年份的人参都没有见到过,只挖过到十几年份的人参。

    这样年份的人参,不值什么钱。

    让小金鱼很是气馁。

    除了这些,周济民还关注着超级电脑的研发进度、联网速度的发展、红星公司自动化设备自研进展等等。

    他只是关注,并没有参与进去。

    原本,他以为接下来都是这样的平淡小日子,谁知道,在七月的最后一天,接到了来自南方小岛的来信。

    于是,他这才第一次离开家门,驱车来到了第三鞋厂。

    第三鞋厂这个地方,跟去年相比,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跟之前那个老破小的鞋厂相比,眼前这个超级大门,用一块巨大的石头当门面的鞋厂,直接让周济民完全认不出来了呀。

    门口站岗的八十岁老头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四位神采奕奕的保卫科科员。

    “这位同志,请出示您的工作证,请问您找谁?有什么事情吗?”

    车上的周济民,表情十分惊讶。

    看了看站岗的几位科员,把自己的工作证递了上去,道:

    “是这样的,我找你们的褚厂长,请问他在什么地方吗?”

    短短半年时间,他都不知道第三鞋厂还有这样大的变化,简直就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呢。

    去年过年之前,他找到第三鞋厂,要求帮忙生产荧光儿童鞋的时候,那会儿的第三鞋厂拢共也才一百五十多号人而已。

    可是现在呢?

    厂房如此之大,光是周济民在门口停留的这么一小会儿,就已经进出好几辆大卡车了。

    可想而知,这第三鞋厂是有多么繁忙啊。

    如此繁忙的厂区,那么工人会有多少?

    按照目前的估计,周济民觉得少说也有三四千人吧?

    当时,他从南方小岛回来之后,就只是给了第三鞋厂一份发展计划书,然后就没有再来看过了。

    毕竟他那会儿是已经处在休假时期了,怎么可能还会主动揽这些任务呢?

    门口的保卫科员认真地看过他的工作证,然后肃然起敬。

    还帮忙指引了一下褚厂长的办公室位置,相当热情呢。

    “谢谢同志。”

    谢过对方,周济民驱车往里面走去。

    循着刚才的指引,他找到了褚厂长的办公室。

    正在忙着打电话的褚厂长,油光满面,半年没见,都胖了十多斤吧?

    反正一张脸,最少圆了一圈。

    抬头看到是周济民,褚厂长那叫一个激动,直接挂断电话,也不管对面会不会生气。

    快步上前,万分激动地抓住周济民的手,颤抖着差点说不出话来。

    直到过了好一会儿,才道:

    “周主任,我可算是见到您了,您可真是我们第三鞋厂的大恩人啊……”

    接下来的时间,都是褚厂长的表演时间。

    说了很多非常激动的话,还说他找过吕千祥,想要当面感谢周济民。

    可是吕千祥说了,周济民是在休假当中,不放面打扰。

    实际情况是,老林急着想让周济民拿出关于航空发动机的成果,所以不想让褚厂长去打扰周济民。

    毕竟相比超级电脑项目,航空发动机这种立马见效的发明创造,才是内地当前急需的东西。

    而褚厂长原本是打算自己去打听周济民的住处,然后亲自登门感谢的。

    吕千祥自然是看出来了,所以隐晦地提点了几句,这才打消了褚厂长的念头。

    除了解释这个情况,褚厂长还说了很多关于第三鞋厂的发展情况。

    周济民都还没问呢,对方就自报家门了,倒也省得他多嘴问了。

    他来第三鞋厂,自然就是想要了解第三鞋厂的情况。

    在内地,荧光儿童鞋,目前就只有京城第三鞋厂被授权了,其他厂可没有被授权。

    可即便如此,短短半年内,第三鞋厂也是以横扫千军的姿态,席卷了整个内地和小岛市场。

    当初,周济民把技术卖给金斯利这家伙的时候,可不包括内地和小岛。

    所以这两个地方依然是由第三鞋厂霸占着市场。

    然而,实际情况却有些令人匪夷所思,这也是周济民今天来第三鞋厂的原因。

    通过褚厂长的叙述,周济民现在也知道了第三鞋厂有多么恐怖了。

    在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的时候,周济民带着五万双儿童鞋奔赴南方的小岛,寻找机会。

    一九六四年一月份,第三鞋厂又接到了十几万的单子。

    这个情况下,褚厂长不得不紧急向上面领导申请扩增鞋厂。

    领导们也是知道这种情况,十分紧急。

    因此火速审批通过了申请,并且派出工作人员帮忙协调,街道办等单位帮忙协同。

    短短一个月内,直接从一百五十多号人,变成了一个五百多号工人的大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