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三十三章 李斯之计

作品:《斩秦

    ps:非常感谢枫洛夜兄弟的打赏,感谢河图和司徒兄弟的月票!!

    此时十月,秦国各地郡县上计已毕,秦王政这些日子,已经对国内各处粮草、丁口、盔甲、车马之数都已了然于心,晓得国内形势虽然受战败影响,东面数郡耕作收成受了不小的影响,但和全国比起来,却也只是局部之患而已。(www.k6uk.Com)本书实时更新DU⑤⒏сΟm整体来看,秦国仍是丰收之年,尤其是关中大收,咸阳粮草除了俸禄之用和官府之耗,蓄积仍多达百万石之多。

    说起来秦王政和秦历代先王多有不同,秦国自商君入秦改革政事,到惠文王初设相位,以秦国多将,秦国之相多以诸侯宾客大贤担之,张仪等人,皆在此时风光一时。

    昭王初即位,穰侯魏冉以扶立之功,又是太后异母弟,前后为相二十多年,故秦之相,位尊权隆。无论是范雎取而代之,还是吕不韦后来执掌国政,秦国这日常政事,多决于相国,秦王尊之,多垂拱而治。

    秦王政亲政,以吕不韦时权位过重,罢相国而置左右相,昌平君虽以右相为尊,但诸多政事,都是秦王政都是亲力亲为,昌平君的权位比之吕不韦,可是要差了不少。

    秦王政对此,倒是乐此不疲,每日早早就开始阅览奏章,批注政务,为了防止自己偷懒,秦王政甚至给自己定下规矩,每日披阅竹简,不下两石之数。⑤阅读本书最新章节

    看到这国内形势不错,秦王政遂召将相大臣研议和战大事。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随着一些老成凋零,秦国之将相大臣,也变化了不少,李瑶转任国尉,中尉则是将méng武从太原调回充任。至于王翦,则被秦王政任为上将军。

    至于李斯,则从长史,升为廷尉,一举而为列卿,太傅矛焦病逝,临去之前,推荐一个齐国贤士须贾,秦王政任之为太中大夫,至于贾遗,则是原职。

    对于王翦之任,乃是秦王政一力主张。

    代北之战,单从彼此伤亡来论,王翦可说是不胜不败,但从牵制赵国代北军不得南下这一点,秦国的战略目的并没有达到,这一仗算是败了。

    不过,这责任很难算到王翦身上。要不是有燕军顶住秦军,李牧想chōu身就走,那是不可能的。

    当然,昌平君是有意要追究一下王翦的过错,对王翦稍微打压一下的,上将军之职,昌平君更看重杨端和。本书更新来自

    杨端和不是秦国关中将mén出身,乃是来自于楚国。受昌平君举荐,才得以为秦将,胜仗是打了不少,东郡的设立和扩大,多有其功,声望还在méng武之上。

    但秦王政不同意。

    上次秦军和赵战于上党和漳水,打的最好的就是王家父子。

    那一仗总体是败了,身为上将军的王翦承担了责任,但从王翦亲自掌握的那一路秦军战绩来看,秦王政知道,王翦堪为良将。

    去年这一仗让王翦统领偏师去代北,秦王政自己想来,觉得自己未免有些失策。要是以王翦为大将,统主力东下井陉,李牧未必就能占了便宜。

    所以,虽然朝中有追究王翦责任的声音,但秦王政根本不理,对于王翦,反而多加抚慰,直接接任上将军。

    谈及和战大计,昌平君和王翦仍是各执一词。其余文武,也有赞成右相之议的,也有符合王翦之论的。

    倒是李斯和贾遗,都是默然不语,只是静观诸人争论。

    秦王政笑道:“对于和战之事,李卿素来有所主张,今日缘何一言不发?”

    秦王政问道,李斯赶紧跨前一步,对着大王拱手道:“大王,臣一言不发,乃是因和右相和上将军之论皆有不同。”

    秦王政知道李斯智计甚多,又多次出使诸侯,对各国情形,很是熟悉,既然和昌平君与王翦意见都不相同,那定是另有高论,忙道:“卿何妨讲来,和诸卿一起斟酌。”

    李斯对众人一礼,然后才道:“臣观各郡上计,我大秦全国之收,虽因五郡之故,有所下降,但差之甚少,我军大出,当不虞粮草不丰之患,故臣以为,当兴兵出击诸侯为上。”

    “只是臣以为不当攻赵,而改取韩、魏为宜。”

    “留韩魏而不攻者,乃为免我军北上攻赵腹背受敌,是以韩魏挡楚之异动也。”

    “然察当今之势,我东郡之地,东、南两处,皆接楚之境,荆宛之东,更与楚比邻。则留韩魏有何用哉?”

    “如今我与赵大战,韩魏相助,楚毫无动作,可见楚自知势弱,不敢与秦为敌,秦楚联姻,彼此亲近。楚既不为秦之危害,则留韩魏何益也?”

    “韩魏虽恭顺,但迫于势也,终究非我之地,总是隐患,况韩魏所在,乃天下膏腴腹心,取之足以强我大秦,断天下之要害,故当取之。”

    李斯说完当取韩魏之理,又继续道:“上将军yù攻赵,乃是以赵虽胜,但伤及根本,正可趁机取赵,以免为后患也。然以臣观之,以赵目前国土失其半,丁口丧二十余万,仅有区区之地,纵有三年,又岂能恢复往日之强?此乃不必取赵之理”

    “赵虽弱,但不似韩魏孤为一郡,外无援兵内无强将。有燕国为赵之盟,则赵不易取也。臣曾往来燕赵,深知其情,自燕丹归国,燕变革图强,整军习武,虽未必是我大秦之敌,但颇有从弱转强之势。况如今取了东胡匈奴之地,又得雁mén云中,牛马充足,蓄积甚丰,我如取赵,则赵以哀兵力敌,李牧多智,燕丹再自后助之,胜负则难料也。”

    “莫若释赵不攻。燕赵盟和者,乃是为我秦所迫,yù合力自保也。一旦我秦与之和,两国外无危害,则内必生嫌隙,如我多派使臣,往来其间,当可令其彼此jiāo恶。”

    “燕赵jiāo恶,彼此相攻,则我和赵而攻燕,和燕可攻赵,权自在我,此岂非渔翁之利也!”

    “由是观之:韩魏可取,取之有利。赵难取,且取之不如和之。故臣以为和燕赵而攻韩魏是也!”

    阅读全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