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二十四章 谬误

作品:《斩秦

    姬丹读着手里的竹简,再看看堆在面前高几上的卷册竹简,不由又惊有喜。m4xs.com(Www.k6UK.CoM)荆轲等人,经过半年多的辛苦和付出,不但基本搞清了东胡各部的大致分布和丁口人数,居然还把东胡的源流给查了出来。

    姬丹这才发现,原来穿越来到前代,优势当然不少,比如你起码知道了很多科技发展的结果和过程,甚至在后世已经习以为常的,丝毫不认为有什么技术含量的技能,在这里,却可能是可以极大的改变生活和历史进程的大事件,比如马镫,再比如自己从后世抄袭来的豆腐和面粉。

    一个马镫的发明,简单的来看,是让人们更容易的学会骑马,但推展开来,由此带来的,可是从战马应用,骑兵攻击方式,军队编组,军队战术的巨大发展和应用。同时,对于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战力的对比,也同样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豆腐和面粉的产生也是如此,由于一个石磨的发明,使的豆浆和面粉很容易就可以制造出来。而这两样的产生,为后续各种美食的发明创造了条件,使得黄豆和麦子成为更可口,更美味的食物原料,当然也就提升了这两种作物在五谷中的地位,也就为一年两种的耕作方式的推动,提供了更大的动力和支持。

    当然,自后世的穿越,更大的优势,是你知道了历史的进程和结果,你就可以能够从更高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选择和决定,推动历史向自己所希望的方向去转弯。

    可劣势也是不少:

    没错,我们可能看过史书,搜集过资料,可实际上,我们所看到的历史,早已不是真实的历史。历史在总结中,在记述中,总是不断的简化。一场轰轰烈烈的大事件,在史书中的记载,往往不过是简简单单的三五句话而已,甚至不过是几个字罢了,就算是知道结果,往往也无法在面临具体选择的时候,去选择哪一个路口,不知道哪一个是通向原本的历史深渊,哪一个可以给自己一个创造辉煌的机会。

    不过,这并不是劣势,这还只是让我们知道,穿越,也不过是给你一个更容易成功的机会,而不是给你一个做天帝神明的机会罢了。

    真正的劣势在于,我们看到的历史,是经过无数人解读和修改过的历史,我们所知道的,很多都是别人有意无意当中给曲解了的历史。

    也就是,我们判断的依据,可能本来就是空的,错的。

    当我们本来想做天帝神明的时候,说不定反而成了一个执着于谬误的傻子。

    比如像对于东胡的看法。

    太子丹原本好武,虽然自小就接受王室礼仪诗书的教育,但读书并不是很多。远远算不上什么博学之士。对于东胡的情况,不过是略有了解,更关注东胡和燕国的攻防关系,对于东胡本身的渊源来历,并没什么概念。

    而来自后世的记忆,对于东胡,也仅知道其曾经强盛于一时,位居于匈奴之东,后来被冒顿所领的匈奴所灭罢了。而东胡之所以叫东胡,就是因为东胡在匈奴的东面。

    看到手里的卷册,姬丹才知道自己错的多么厉害,才知道什么叫历史的黑白颠倒。

    比如东胡名称的由来,在自己的印象中,一直以为是中原人视草原游牧民族为胡,又处在匈奴之东,才叫东胡的。而且这胡字似乎不是什么好词。

    可看看手中的情报,太子丹才知道错的多么厉害。

    胡,原本并不含贬义。最少在直到这战国之末,根本就不是一个贬低之词。称东胡和称各诸侯燕、赵、秦、齐一样。就是一个名称而已。

    后世称北方游牧之族为胡,恰恰就来源于东胡的存在,到秦末汉初之时,匈奴虽复得河南地,但仍不如东胡之强,故华夏之人,皆以东胡之胡字,代表北方诸族。

    而所谓东胡在匈奴之东,故称为东胡的说法,却是后世之人,因为不知当时详情,因为匈奴更强,史书记载更多,妄自推测所得罢了。

    看着手里的情报,姬丹更坚定了自己原来“化胡为夏”的大策略,他也明白了,为什么当初自己提出化胡为夏的想法,门下宾客贤士,没一个提出什么反对意见的原因了。

    华夏各国原本就是历经耕战,吞并融合周围部落氏族而成,东胡,不过是还没有被吞并的戎狄之族罢了,吞过来,变成自己的属民土地,再正常不过了,就和吞并赵国、齐国一样,没什么大不了的。

    只有自己这后来者,才觉得去吞并东胡是个什么了不起的决策,是个站在历史角度,提前融合游牧民族的前瞻性的战略决定。

    现在想起来,姬丹才明白,大家赞成自己的策略,不过是大家都看到了赵齐两国,目前燕国还惹不起,或者不能惹,所以也把眼光放到外面去扩张自己的实力罢了。

    而这些东西,之所以自己现在才知道,不过大家是都以为自己早就知道了,而没人想着给自己专门来灌输这些玩意了。就像在后世的成年人,就算一个文盲,也知道一加一等于二,没人再去教他这个算术。

    幸亏荆轲细心,整理的材料事无巨细,才让自己真正了解了东胡。

    姬丹放下手中的卷册,从几后走出来,对着坐在旁边椅子上的荆轲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

    荆轲追随太子半年多,太子丹所作所为,都看在眼里,太子制水车、制面粉,推广农事等等举措,显见太子不但心志壮大,心中所知更是包罗万象,胜自己远甚,对于太子丹,荆轲心悦诚服。太子如今贸然行此一礼,荆轲莫名所以,慌忙站起,道:“太子这是何意,臣岂敢当太子之礼!”

    太子丹很是诚恳的道:“非荆卿,丹大误矣!”

    太子这么说,荆轲更是茫然无知,迟疑道:“太子所读东胡之情,不过是臣略摘史书所记,聊备太子和众臣参详军事罢了,并无大用,何以可解殿下之误?”

    太子丹看到荆轲狐疑的样子,不由哈哈大笑,道:“此事不可说,不可说,只是这一礼,荊卿确实当得。”

    臣分际,太子既然说了不可说,荆轲当然也不好再问。见太子高兴,荆轲笑道:“太子,任默等人所探知的诸部丁口兵马等情,都已标记在册,东胡内情尽知,不知太子欲何时兴兵?”

    何时兴兵,这是太子丹这些日子以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需要考虑的太多,太子丹左思右想,都没拿定主意,遂反问道:“以荆卿之见,当以何时兴兵为善?”

    荆轲平时摘录分析情报,自然也常掂量利弊,见太子有问,荆轲当即答道:“以臣之间,当以三月为上!”

    “为何?”太子丹问道。

    荆轲成竹在胸,笑着对道:“三月之后,北地转暖,草木返青,东胡各族,正当时接羔忙碌之时,我精锐突击,可趁其不备。况我燕国之兵,毕竟不如胡族之民耐寒,此时出兵,稍减天寒之不利。”

    “三月之后,诸侯各国都入春耕之时,少有动兵者,我等春季出兵,纵然各诸侯有趁机攻我之意,半年之内也不易动作,如此我可有半年之期专务北事!”

    太子丹点点头,觉得甚是有理。不过他心里还是有些迟疑。

    迟疑的不是别的,而是对付东胡,到底是采取什么样的战略。

    在当初设想化胡为夏的策略时,太子丹是构思了一套战法的。

    这套战法的主要思想就是以小对大,化大为小。

    所谓以小对大,就是不想用传统的那种战法,集结大军全面北上,以大军直接寻找和东胡主力的对决。因为这种战法最大的弊端就是大军启动,财力物力消耗甚巨,

    而且,这种大军行动,只能在秋冬两季,否则光是对农耕的耽误,就足以压垮国家的经济,造成国家生存的巨大风险。加上燕国大军以车兵和步卒为主,在机动和进击的速度上,非常的缓慢,面对东胡来去如风的骑兵,实在是有些被动。

    而且一旦东胡发现燕军实力太大,东胡各军完全可以迅速的撤退,大范围的机动避敌。到了那时,燕国的大军只怕进则无功,退则可能为敌所趁。

    所以姬丹想的,就是以精锐小部队,直接杀入东胡。

    同时,仗着精锐小部队的灵活性,避开东胡大军的围追堵截,直接开始对东胡的散于各地的部落氏族下手。虽然整体上是以小打大,面对的是整个东胡,但实际上,却是化东胡之大为部落之小。自己不断的在局部占据优势,攻击和围歼东胡的部落。逐步蚕食东胡的实力。

    同时,由于自己每次都是吃下一小部分,处置其子民男女也更加的方便。编户为民也好,赐赏给功臣将士为奴也罢,安置起来都不用太费事。甚至太子丹还想着,能不能一边占领,一边收拢这些部族,形成跟随自己的部落新军用来对付东胡!

    想的是很好,不过这些日子仔细考虑下来,再结合现有的资料,太子丹发现,自己未免有点太一厢情愿了。

    更得晚了,诸位大大原谅吧,呵呵

    <center><h3>斩秦txt</h3></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