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一十七章 高昌故城

作品:《丝路密码

    第一百一十七章高昌故城

    宝九站在黑乎乎的小屋中,扭头问最后进来的扎哈木道:“扎哈木,这地方,是你所说的凉阁么?”

    扎哈木四下看了下,点头道:“应该是最初的凉阁,那时候就是在家里的主楼附近,挖一个完全处于地表之下的地洞,热的时候住人,不住人的时候贮藏一些食物。(m.k6uk.com看啦又看手机版)”

    “唔,那就好。”金忠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弓着身子,开始摆弄着地面上的那些零碎八角的东西。

    宝九跟马学成绕着凉阁转了一圈,没有任何有意义的发现:这间方形的凉阁高约七尺有余,总共也不过十余平米大小,四面墙壁上也只是经过了简单的打磨,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个应急居住的陋室。

    “教授,这破地方,没什么发现啊。”宝九苦笑道:“倒是真的挺凉快的,温度要比外面还低好几度,我都有点冷了。”

    金忠也没言语,蹲在地上翻着地上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不一会儿,头顶传来林洛浠拍打地面的声音,他便起身走过去:“洛浠,有什么发现么?”

    林洛浠微微摇头,打着手语说道:“教授,没有任何发现,我以这座凉阁为圆心,在半径二十米的地方都翻找了一下,没有其他人类居住留下来的痕迹。”

    金忠应了一声,忽然皱着眉头说道:“我倒是忽然觉得这地方没那么简单啊……”

    “教授,怎么说?”马学成问道。

    金忠站起身,一边摆弄着狼眼手电照着地上的东西一边说道:“你们想啊,洛浠观察了四周,没有发现还有其他人类居住过的痕迹,也就是说,此地最多也就有十人左右长期居住过,所以才会在这里挖了一座用以熬过盛夏还能贮藏食物的地下凉阁。那你们说,是什么人,才会在这种无人区居住呢?”

    “烽燧?!”宝九反应了过来:“教授,您是说,这地方曾经是驻扎士兵的地方?”

    金忠笑着点点头:“应该是这样的。”

    马学成也兴奋起来:“那说明,烽燧距离咱们已经不远了吧!”

    金忠“嗯”了一声:“差不多是这样子的,走吧,咱们上去再说。”

    众人回到了帐篷里,一边吃早饭一边聊着,金忠看着坐在一边喝粥的扎哈木,问道:“扎哈木兄弟,你说,咱们刚才找到的地方,是不是跟我猜测的差不多?”

    扎哈木沉吟了一下,点头道:“嗯,我觉得应该没有问题,若不是常住的话,不会有人在这里挖一个这等规模的凉阁,可是凉阁又不算大,顶多住十人左右,差不多就是您猜测的那样,应该是某个国家驻扎在边境地区的士兵。”

    马学成搭茬儿道:“教授啊,我还在想,您说,一千多年前,这地方会是一个国家的边境?而且在边境上就驻扎十人左右的兵士,这是不是有点不合理啊?”

    “谁说的……”金忠笑道:“你是觉得人少是不是?我告诉你,烽燧这东西本来就不大,一般来说,要么建立在城池的周边,要不就建立在边境线之上,在哈密保留则规模最大的烽燧,最密集的地方,每隔两三千米就有一座,到了唐朝时,在西域所建立的烽燧能够达到一万座有余,你说说看,要是驻扎的人很多的话,单说这些烽燧,就要牵扯唐帝国多少的兵力?”

    “这么多啊……”马学成有些吃惊:“这我还这想象不到,这么多的烽燧,为何现在留存的很少呢?”

    扎哈木解释道:“说白了,烽燧就是土丘而已,所以没有多少能够保留下来。”

    金忠点头道:“没错,这些烽燧其实并不坚固,就是取自当地的土来夯成的,一旦被遗弃,没人养护的话,根本就留不下。”

    宝九接着问道:“教授,那这些烽燧,一般都有几个人驻扎啊?”

    “唔,这个就很难讲了。”金忠将碗里的米粥喝完,又自己盛了一碗:“就拿唐朝来说吧,当时每一座烽燧,都设置主帅一位,副帅一位,然后下面还有烽子若干,一般来说,一座烽燧设置十人左右,就算是规模比较大的烽燧了。这些人的工作就是养护烽燧,观察敌情,如果有敌情的话就放火。”

    宝九似是对这些东西来了兴趣,追问道:“教授,这放火,有什么讲究的地方么?”

    “当然有。”金忠解释道:“一般来说,放火的数量有一炬、两炬、三炬甚至四炬,这个数量呢,就是根据敌人的多少来算的,人少就一炬,人多就四炬。除此之外,设在关内的烽燧,还要在每日的之时,放烽一炬,用来。说到这个,还有一个小故事,当年天宝年间,潼关失守,潼关周围的烽燧将士全都了,到了夜暮之时,长安城内仍没有见到平安火,当朝宰相杨国忠发现之后立刻明白长安不能久留,这才提出了有名的幸蜀之策,让唐明皇打着御驾亲征的旗号逃走……”

    “还有这一出儿呢!”宝九笑道:“可惜了咱的杨贵妃啊……”

    说到杨贵妃,宝九忽然想起了顾晓兔,想起晓兔对自己说过,当年唐明皇喜欢看胡旋舞,于是乎,杨贵妃就学了胡旋舞跳给唐明皇看。

    这次行动,冥冥之中还真的是有一些巧合在里面,让人回味无穷。

    金忠没再言语,而是在地上画着什么,吃罢了早饭,收拾停当,时间已经来到了早上的八点多钟,天色渐渐亮了起来。

    “扎哈木兄弟。”金忠靠在骆驼上,瞅着扎哈木问道:“你觉得,咱们应该如何去找那三座烽燧啊?”

    扎哈木一愣,他只是在沙漠中的向导而已,对于这些历史与考古学可是一窍不通,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如果知道这三座烽燧是属于哪个国家的话,就很好说了,问题就在于咱们不知道烽燧的从属与年代。一千多年前的这一片区域,表面上看有车师国这样的国家在统治,其实下面类似城邦那样的特权政府有很多,所以很难判断烽燧的位置。”

    顿了一下,扎哈木又说道:“如果让我来说的话,根据当年高昌故城的位置,很可能在在正南方向会有一座烽燧存在的,但是不是你们要找的那一座,就不得而知了……甚至,究竟有没有这座烽燧,我也只是猜测。”

    说实话,金忠其实是有些没头绪了,这次行动跟前两次不同,之前的行动至少有个大致的位置跟目标,可这一次,仅有一座传说中的天之城而已,这让他去哪里找啊……

    所以听到扎哈木说起“高昌故城”,他立刻眉头一皱,从怀里掏出一份地图看了一下,拍着说道:“豁然开朗啊!高昌故城!”

    宝九跟马学成一脸的疑惑:“高昌故城,跟那交河故城,哪个才是车师国的都城啊?”

    金忠终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之后,显得很是兴奋,一边看着定位仪与地图绘制新的地图,一边头也不抬地说道:“你们两个啊,首先得有一个时间观念。正史上的车师国,汉朝的时候就被汉帝国与匈奴给分裂了,成了什么车师前国,车师后国,车师后国后来又分裂成两个国家……反正这个国家是非常乱的!到了公元450年,车师国就被灭了,并入了当时的高昌国。至于之前咱们谈论到的唐玄奘,他沿着去印度的时候,已经是公元6了。”

    “哦。”宝九点点头道:“那我明白了,也就是说,当时车师国被并入到了高昌国,那么高昌故城就是当时咱们所在位置国家的都城了!”

    “没错。”金忠摊开手中的地图:“你们看,交河故城向南一百公里左右,是咱们找到的那座交河外城、也就是车师王墓的地方,然后昨天咱们骑着骆驼向东北方向走,同样差不多一百公里左右,咱们来到了艾丁湖的东岸附近,而这个地方的正北方向,正是那座高昌故城,也就是高昌国的都城。”

    一直在一边耐心倾听的林洛浠朝金忠打手语道:“教授,你有没有觉得,咱们在此处往西北走,走回到交河故城的话,那么,交河故城,交河外城,艾丁湖东岸,是不是一个等边三角形?”

    “嗯?”金忠一愣:“唔……的确很像,可是若是这三个地方有三座烽燧的话,没什么可能啊,这三个地方是绕着艾丁湖来的,应该没有必要弄三座烽燧吧。”

    林洛浠似是有很多的想法,听完了金忠的话,接着打手语道:“那,如果此处是高昌故城的正南方向,您夜里所说的军南门星,会不会是说高昌而不是车师呢?毕竟那些兵士,在离开咱们的视线之前,应该就是往正北方向的高昌故城去了。”

    “啪!”金忠拍了下手:“这也是个重要线索!”

    他站起身来,四下看了一会儿,像是自言自语道:“不管怎么说,咱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应该有一座烽燧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