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408章

作品:《我在四合院有个家

    陪着小屁孩们玩耍了一个多小时,周济民这才离开家里,去了卫星通讯处。

    “小严,老曾不在这里吗?”

    通讯处这里,严子越正低头忙碌着,听到门口传来滴卡的声音,他都没有抬头。

    直到周济民的声音响起,他这才看到是周济民。

    “熊猫老板您好,是这样的,曾所长在研究所那边,并没有在这里。”

    严子越赶紧站起来,恭敬说道。

    “没事儿,老董在里面吧?”

    “在的,董组长在里面的办公室。”

    “行,你忙吧,我自己过去就可以了。”

    周济民点点头,没有跟对方多说。

    他的身份毕竟不同,严子越这样的普通研究员,面对他的时候,多少还是会紧张的。

    来到里面的办公室,周济民简单了董传安。

    后者是卫星通讯处的项目组组长,是除了曾庆丰等少数几人之外,整个通讯处的负责人之一了。

    今天来找此人,自然不是来闲扯淡的,而是询问卫星通讯系统的事。

    按照董传安的说法,目前太空中的七枚卫星都运转良好,从之前的测试中,基本上可以在全国进行通讯了。

    但,目前很难在全球其他地方进行测试,所以基本上只能局限在内地。

    “没问题,下次我会去不同的地方,协助你们进行测试,对了,南北极应该没有问题吧?”

    董传安闻言,愣了一下,旋即摇摇头,“两极的通讯,理论上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信号可能没有那么强……”

    要知道,南北两极可是地球磁场干扰最大的地方。

    所以,即便是卫星通讯,想要在南北两极实现通话,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当然了,现在也没必要去到南北极进行科研活动,所以能不能通电话,并不重要。

    卫星通讯的问题解决之后,接下来就是导航系统了。

    众所周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需要至少四颗卫星来确定用户的三维位置信息,即经度、维度和海拔高度。

    换句话说,导航系统其实也已经解决了。

    这导航跟通讯之间是可以共用一颗卫星的,并不需要额外在发射卫星。

    当然了,想要获得更加精准的导航信息,那么仅仅只是四枚卫星是不够的。

    最少也需要四十五枚,就像北斗导航系统一样。

    然而,现在的六四小城,有钱但没人,且很多材料也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

    所以,想要快速发射接下来的卫星,慢慢等吧。

    了解了一番之后,周济民便离开了。

    随后他又去了飞行器研究所,跟徐磊他们呆了小半天,这才回家吃晚饭。

    还别说,目前飞行器研究所已经越来越规范化了,创新能力也越来越强。

    只不过,他们依然孜孜追求垂直起降等技术,但周济民总之捏着不放。

    一句话就打发掉他们了,制造能力太差。

    每次徐磊他们都很想问,哪里差了?

    结果,周济民直接反问:你们能制造出承受住上万度高温的耐高温材料吗?

    嘶!

    仅仅只是这么一个问题,直接把他们给问住了。

    很明显,除了这个耐高温材料,这种材料肯定还有其他门槛。

    他们飞行器研究所成立至今也有三年多了,但目前还为了将发动机的速度从一点零五马赫提升到一点一马赫而苦思冥想。

    偏偏,周济民早早制造出超音速飞机。

    六五超音速飞机的速度在飞行器研究所内,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超过三马赫的超高音速,震撼而无敌。

    菲利普很想让周济民把材料的相关要求数据写下来,他们好去寻找或者研究出这样的材料。

    对此,周济民却表示,目前六四小城内的材料学专家、化学专家、物理学和数学等学科的专家,你们拧成一团也没用。

    拿不出来的!

    为什么?

    因为六五超音速飞机的材料,是融合了灰白金属的白铱合金材料,这玩意儿只有他才有。

    地球上,目前可以造出这样材料的国家,估计只有北极熊和白头鹰了。

    但并不是有了合格的材料,就可以把飞机给造出来的。

    所以,周济民一直强调的制造业不行,可不是开玩笑的。

    而造出可承受一万度超高温的耐高温材料的工厂,哪有那么简单啊?

    达到这样水平的工厂,意味着全行业的制造水平已经到达了极高的地步。

    反正就目前而言,地球上是很难的。

    转过天,周济民没有外出,而是呆在书房里折腾导弹推进系统。

    小型化推进系统,意味着导弹发动机也要变得更小,但推进速度却要更快才行。

    有点烧脑!

    受限制的不仅仅是材料问题,而是燃料了。

    折腾了两天,室外风洞实验室里,四台发动机已经完成了测试,目前并没有任何问题。

    最后就是组装了。

    到了这一步,周济民也激动了起来。

    完成组装之后,再到室外风洞实验室进行测试,一旦完成,就可以一飞冲天了。

    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花了外界两天时间、空间是十天时间完成组装,周济民这才把飞机放到室外风洞实验室进行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