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200章

作品:《我在四合院有个家

    孩子们齐齐点头,应了一声。

    两碗粥和周晓白两个小屁孩,也被周济民赶去一起考试。

    “我不要求你们能拿到满分,但你们要认真做,把能做的题目都做完,如果能考到八十分,我就奖励你们这个暑假,每天多看半小时的电视。”

    听到这个奖励,俩孩子都两眼放光,赶忙点头应下了。

    就是小娴她们有些不乐意,凭什么她们仨就要求考一百分?

    不过,对于她们爸爸的安排,虽然不满,但有意见也只能保留。

    要不然,跟她们爸爸狡辩的话,通过以往的经验,她们只有输的份儿。

    所以,还是保持现状吧。

    于是,孩子们都去考试了,家里就剩下晓婉和晓静两个孩子,以及许柠这个小馒头了。

    上午,在书房看书的周济民,却被几个不速之客打扰了。

    除了常振吉和潘晟权两人之外,还有其他五位教授专家。

    这群人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他们都曾经跟周济民一起去过雾都做学术交流。

    “周教授,我们来这里打扰你,就是想再确认一件事。”

    寒暄之后,几人就道明了来意,那就是确定一下那个保密极高的项目,到底能不能让他们也参加。

    “其实,那天我跟常教授和潘教授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关于这个项目的情况,我无法透露丁点。”

    顿了顿,周济民继续说道:

    “我再重述一遍,如果你们真的想参加这个项目,首先要说服你们家人,做好一辈子都不能见光的准备。其次你们能否加入这个项目,不是我说了算,我只有推荐权。”

    众人面面相觑,没想到周济民虽然年轻,但口风是真的很紧。

    书房的气氛沉默了下来,但常振吉突然开口,道:

    “我想知道,为什么你没有加入?难道你也不够资格吗?”

    “老常,你是不是搞错了一件事?我什么时候说过我没有加入?我又什么时候说过我加入了那个项目?”

    额!

    大家再次无语,合着在跟大家兜圈圈呢。

    但众人不得不佩服周济民的机智,让大家摸不清底细。

    相比留在京城,大家其实更想换个地方,可周济民说的这么邪乎,众人也不敢随便决定啊。

    潘晟权的目光扫向桌面,开口询问道:

    “周教授你在看核裂变方面的资料吗?你最近在研究这个?”

    这个话题,转移了大家的注意力,也引起了众人的好奇。

    核这个东西,代表了尖端科技,代表了利剑。

    “嗯,我最近对这些东西有点兴趣,趁着有时间,就看一看。”

    话说一半,留一半,这是最近这几年,周济民的习惯了。

    要搞核电厂,他也只能这么办了。

    等忙完这段时间,他就该去解决金属材料短缺的问题了,顺便也解决一下核裂变原材料的问题。

    据他所知,很多大型矿场,都会有核裂变的原材料铀或钚,但是,能不能提炼出来,这才是最关键的地方。

    也是限制很多国家,能不能加入核玩家行列的最关键因素。

    六三年的时候,关于限制核武器扩散的谈判就已经开始了,等到了六八年,全面限制谈判就会结束。

    到时候,全球其他国家想要再搞核武器研究,就会被禁止了。

    但现在嘛,还是可以进行研究的。

    只不过,那些小国是想都不要想了,特别是小日子,直接排除在外。

    略过核武器,对于周济民提及的核电厂,大家还是非常感兴趣的。

    北极熊和白头鹰就不说了,这两个国家都是玩核的高手,在五十年代就已经建成了核电站。

    但这只是第一代核电站,技术还不够成熟,也还不具备商业运营的基础。

    直到六十年代,也就是这个时期,像丑国那边搞出来的压水堆、沸水堆、重水堆等核反应堆技术的核发电机组,核电站技术才算趋于成熟。

    后世,周济民所知道的大部分核电厂,基本上都是六十年代生成的第二代核电站。

    内地想要实现核电站的运营,还要等二十多年,因为现在钱老他们还在进一步研究核武器的存放、提炼效率等问题。

    还别说,潘晟权他们虽然接触的核知识不多,更不是参与研发的人员,但毫无疑问,他们都是很懂核这东西的。

    为什么?

    这就不得不提及二战这件事了。

    当初小男孩和胖子投放到广岛和长崎这两座城市,直接宣告二战结束,不管是当时还是后世,都是石破天惊的超级大事。

    在知识分子领域当中,无数读书人,无不以学到核知识为傲。

    也就是在四五十年代,不少人远赴万里之遥的阿美利加,虽然选了不同的学科,但总有学习核知识的心。

    不求学到真正的核武器知识,但求能够见识一番原理等。

    只不过,就算是要学习这些知识,对天赋还是有一定要求的。

    何况,在那个年代,能去丑国读书的人,甭管是自费还是公费,全都是天才。

    而潘晟权、常振吉等基本上都是那一批次的留学生。

    跟这些留过学的人交流,无疑是极好的。

    周济民收获很大,思维更加开阔,也更清晰明白接下来应该如何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