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855章

作品:《我在四合院有个家

    老林感慨万千,冲周济民表示你们家的饭菜就是好吃的。

    后者本来想说话的,没想到老邢替他说了。

    “免费的当然香了。”

    然后大家爆笑不止,气得老林指着老邢大骂不止。

    吃过午饭,周济民正在书房忙活,然后大门被敲响了。

    开门是丁秋楠和周清娴她们几个小家伙,“怎么了?是不是肚子疼?”

    丁秋楠白了他一眼,指了指不远处的走廊,道:

    “是这样的,隔壁邻居过来了,他说要调去外地,想把房子卖给我们,我拿不定主意,来问问你。”

    家里的大小事,一般都是周济民在操劳,丁秋楠很少拿主意。

    倒不是说她不过问,而是她很信任周济民,再说了,她自己身上也有很多钱,但基本上都用不着。

    有周济民在,家里的大小事,都是他操心,她就轻松多了。

    买房是大事,所以她也不想费心,直接让周济民代劳了。

    “哦,这样吧,我跟邻居聊一聊。”

    隔壁邻居的房子,也是四合院,不过是两进的大四合院,面积似乎更大。

    住着一大家子,是四世同堂的大家族,有差不多三十多口人呢。

    这么大一个家庭,居然说要把房子给卖了?

    不管怎么说,这都不太符合常理呀。

    周济民走出来,跟对方聊了几句,才知道邻居家确实挺复杂的。

    一是家里的老爷子老太太清明节刚走没多久,由于现在的环境问题,所以没有大办白事,低调到连周济民这个邻居都不知道。

    二是几个叔伯辈的都在吵着分家,因为一家子住一起,矛盾太多了。

    还是分开好一点。

    加上邻居他自己也即将外调去其他地方工作了,正合他意呢。

    两进大四合院,光是面积就比周济民的一进一跨四合院要大不少,达到了惊人的九百五十平米。

    要知道,周家的院子就已经是超规格的七百平米了,没想到隔壁邻居的房子面积更大。

    几乎是二进四合院的顶格面积了,毕竟二进四合院一般都是六百平米到一千平米。

    由于保存得十分完好,因此,邻居的要价也十分高。

    一千八百元钱,几乎是这个年代的天价了。

    这个价格很贵,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支付得起的。

    邻居估计也是看周济民这边经常迎来送往都是贵客,门口经常停满了车子。

    所以,才会直接来询问周济民的。

    对于这个价格,周济民几乎没怎么还价。

    一来这个价格也不算很贵,二来他确实买得起,三来也是有这个需求。

    他打算把邻居的四合院也买过来,然后把两个四合院合并成一个院子。

    尽管他家跟邻居是隔了一道墙,但只要打通了,那就一家了。

    打通之后呢,他就可以稍微改造一下,除了多一块种菜的地,也多一些房子嘛。

    顺便,他还会把书房、实验室等移到隔壁去。

    这样的话,空间就会大很多了。

    只不过,当他打算跟对方进行交易的时候,对方的叔伯居然跳了出来。

    “不行不行,一千八百块太便宜了,最少要卖两千块钱。”

    什么叫贪得无厌?

    这就是咯!

    估计邻居也是才知道卖给周济民,而这些邻居自然很清楚周济民是很有钱的家庭。

    毕竟周家经常吃肉,还有当医生的,家门口也经常停轿车,最近更是经常停着两辆车。

    在六十年代,有轿车的家庭,那绝对不是一般家庭。

    就算到了八十年代,也是一样的,大部分家庭还是没有轿车的。

    听到邻居他们的声音,周济民当即脸色就阴沉了下来。

    “既然这样,那你们商量好再说吧。”

    反正就是两隔壁,周济民想要买,还是很简单的。

    邻居拉着周济民,表示一千八百块钱就可以了,不要听他叔伯的话。

    见对方叔伯还在争吵辱骂邻居,周济民忍不住皱眉道:

    “你自己能做主?房本是写你的名字吗?”

    “不是,写的是我父亲的名字。”

    隔壁邻居总共三兄弟,老人和老太太都过世了,现在当家做主的就是老大,可房本上面的名字却是老二。

    而跟周济民沟通买房的人,则是老二的儿子。

    “我觉得你们一家人先商量好,要是能卖更高的价格,我也是挺赞同的,不过我只出一千八百元,更高的价格,麻烦你们问其他人了。”

    问个鬼啊!

    老二的儿子肯定早就问过人了,要不然,要不然跟周济民说的时候,不会直接报一千八的价格。

    就现阶段来说,愿意买他们家房子的人很多。

    但能拿得出钱的人,没有。

    是的,没有人!

    附近几条街,满打满算,比周济民工资高的人,还真没有呢。

    就整个京城来说,估计也就是那些领导和学校的老教授,才有可能比周济民工资高。

    其他人的话,还真不行。

    所以说,能拿的出来一千八元这样巨款的人,少之又少。

    更别说还要符合买房需求的人,那就凤毛麟角,只有周济民一人了。

    也不知道老二家的儿子是怎么做到的,反正转过天,对方就说服了他叔伯,同意了一千八元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