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791章

作品:《我在四合院有个家

    老林气不过,事已成定局了,只能认了。

    瞅着旁边还在幸灾乐祸的古承鸿,不由没好气地说道:

    “老古你没事就回你自个办公室去吧,别在我面前晃悠。”

    “我还骗不走了。”古承鸿撇撇嘴,然后对周济民道:

    “济民,现在可以说了吧?”

    此话一处,老林顿时警惕了起来。

    周济民把那合同收起来,打算等下就去找人,把工厂给搞起来才行。

    其实像鞋厂这类工厂,最是简单,因为没啥技术含量。

    可正因为如此,才更加不好弄。

    不过,现在是计划经济时代,有老林签字,到时候直接找吕千祥帮忙就可以了。

    现在的京城,什么都不多,但就是人多。

    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初高中毕业生,他们都快成流氓了都。

    关于古承鸿的事,其实也简单,不过得老林开口才行。

    周济民可以出技术资料,但没有技术人才,照样也是白瞎。

    要说技术人才,哪里最多,那肯定是老林这边了。

    当然了,并不是说军方没人,而是军方的人马,都固定死了,不是那么好抽调的。

    况且,热成像仪那边已经搞走了不少人。

    偏偏电磁信号干扰器、追踪器等这些玩意儿,全都是专业性极强的技术,一般人才压根就不行。

    “我这里哪还有人啊?没人,你去找其他人问问吧。”

    老林一听是来要人的,直接就拒绝了。

    古承鸿撇撇嘴,“老林你太抠了,我又不是不还给你,只要把这两个技术落实好了,人就还你,借我半年行不行?”

    “不行,之前借给你的十人,到现在你都还没还我,你好意思开口?”

    “怎么就没还给你?你这不是调到工业口了嘛,我还给你之前负责的那个部队了,你别诬赖我啊。”

    “靠,你还知道是还给之前那个部队了啊?我都调工业口这边来了,让你还给工业口这边,你还了吗?”

    “哎呀,你不要抠字眼好不好?”

    旁边的周济民,好笑地看着斗嘴的两人。

    心中腹诽,两人都是铁公鸡,一毛不拔的性子。

    之前开会的时候,两人就喜欢斗嘴,合着中间经历了不少呢。

    趁着他们两人拌嘴正起劲的时候,周济民悄咪咪地放下资料,转身悄悄离开了办公室。

    等两人发现的时候,周济民已经逃之夭夭了。

    门口,周济民等了一会儿,终于碰到了吕千祥。

    “吕哥,终于等到你了,忙完了没有?”

    对方可热情了,连忙表示已经忙完了。

    实际上,他根本没有忙完,或者说,他就不可能有闲着的时候。

    “这样,刚才我跟领导申请了这份计划,你帮忙带我去认一认,我好把这个计划落实清楚。”

    吕千祥接过来一看,很快就过了一遍,看清楚了是他领导的签字。

    于是连忙表示没问题,不过他刚回来,需要跟领导报备一下,然后才能离开。

    周济民当然是表示理解,便看着对方走进衙门。

    没过多久,吕千祥去而复返,跟着周济民一起坐上车离开了文津街。

    路上,他跟周济民了解清楚了,后者想要做的是儿童鞋子。

    虽然是加注了荧光液,但这玩意儿还是很简单的。

    生产线的调试,自然是由周济民这边调集实验室的人过来指导,反正荧光液这东西,说穿了也十分简单。

    “对了,济民,这种儿童鞋您打算是在内地销售吗?”

    “不是,我打算卖到南方的小岛去。”

    听到此话,吕千祥顿时惊呼了起来,南方的小岛?

    这能行吗?

    鞋子这种东西,其实根本没什么竞争力,毕竟技术含量太低了。

    可吕千祥并不知道,内地的劳动力水平也很低,反倒是小岛那边的消费水平和工资水平都比内地高一些。

    尽管小岛目前十分混乱,但也只是暂时的。

    何况,再乱都好,大华公司又不是吃素的,还能让小岛上的黑白势力给吓住了?

    京城郊外的第三鞋厂,厂长褚强很生气地挂断了电话。

    “玛了个巴子,说话不算话,说好的给我们厂三头肥猪,全都不翼而飞了,王八蛋!”

    两个副厂长连忙劝说,表示自己这边再想想办法。

    “想个屁的办法啊,我们鞋厂就是后娘养的,谁都不待见咱们。”

    褚强十分生气,毫不留情地拆穿了两个副厂长的谎言,继续说道:

    “要我说,当初就应该答应红星公司,成为红星公司的下属工厂,那才是正道呢。”

    “你们又不是不知道,人家第五厂,现在跟着红星公司,吃香喝辣的,小日子不要太舒服。”

    听到这句话,两位副厂长也是后悔不迭。

    想当初,红星公司改制了,人员扩张,于是就想着拥有自己的鞋厂、衣服厂等,方便给整个公司的工人、干部发工服和鞋子。

    毕竟,向外面采购的话,一是要向上面申请,太麻烦了。

    二是价格还贵,肯定是自己生产的鞋子和衣服,更加划算。

    反正红星公司有几万人呢,养活鞋厂和衣服厂,绰绰有余。

    谁知道,第三鞋厂的管理层太过短视了,觉得宁为鸡头不做凤尾,拒绝了红星公司抛出来的橄榄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