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684章

作品:《我在四合院有个家

    于是,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其实,这次,她们爸爸根本没有躲在门后,而是真的离开了。

    回到主卧,丁秋楠却抱着他,询问刚才的摇篮曲是怎么回事?

    “那好像是南方的曲子吧?你什么时候学会的南方话?”

    京城这边一直说的都是官话,跟南方那边的地方方言,有着非常明显不同。

    不过呢,刚才丁秋楠听着的时候,却感觉很好听。

    可能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也跟周济民有一口流利的粤语有关系。

    毕竟当初,周济民在白云呆了好几年,身边基本上都是讲粤语的。

    不管是上班的地方,还是住的城中村,基本上都是地道的粤语。

    沟通交流多了,自然也学会了。

    而且那个时代,粤语虽说没落了,但在他初高中的时代,正是粤语歌曲、电影横行的年代。

    所以,看多了、听多了,学起来也快啊。

    “楠楠,你还不知道我的能力吗?”

    周济民搂着她,不太想聊天,他只想办事。

    “我去过南方出差几次,又买了当地的书本,多看多学,还不简单吗?”

    实际上,哪有那么简单?

    现在南方的小岛,普通话大行其道,粤语还只是方言而已。

    当然了,粤语字典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有了,他说的这些学习粤语的书本,也是可以买到的。

    “真的?那你说两句我听听?”

    粤语被称为最接近古汉语的方言,特别适合读古诗词。

    为了应付丁秋楠,早点办事,周济民没办法,只好放大招。

    “那我给你来一段地方方言版的木兰辞吧。”

    丁秋楠很感兴趣地瞪大眼睛,可周济民开口的第一句话,她就被震惊到了。

    太好听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然后,读着读着,周济民一把抱起她,不读了,到办事的时间了。

    第176章 丁小川的选择

    转过天,丁家人早早地来到了周家,准备跟周济民他们一起去火车站迎接丁小川。

    小川同志从1959年夏就离开了京城,到沙漠待了四年多,中间没有回来过一次。

    要不是他偶尔还会写一两封报平安的信回来,大家都以为他死了呢。

    虽然说周济民在去年见过丁小川,也带回了丁小川的照片,可毕竟不如见到真人啊。

    特别是丁宗浩,从出生到现在,都三岁多,依然没有见过他父亲丁小川。

    说起丁宗浩,今天的小耗子多少有些得意忘形。

    看向小不点的时候,收不住笑容,还在小不点耳边小声嘀咕了一句:我爸爸今天回来了!

    小不点也不惯着对方,怼了一句:“我爸爸就在那,天天都在家。”

    嘚瑟中的小耗子,脸色顿时涨红,显然被气着了。

    本身就是小屁孩,难免有比较的心思。

    特别是昨天跟小不点打过一架之后,身上还有点疼呢,他是干不赢小不点,但他父亲就要回来了,说什么也要把场子给找回来。

    “哼,我爸爸是军人,力气很大。”

    “切,我爸爸是北大老师,还是伟大的科学家,而且我爸爸能提起五百斤重的东西,还能打老虎。”

    “我爸爸开大炮,能把天上鸟给打下来。”

    “我爸爸不用开大炮,也能把天上的鸟给钓回来。”

    两个幼稚的小朋友,对话越来越大声,顿时引起了大人们的注意。

    然后苏茹芸笑骂着拍了丁宗浩一下,“你爸爸厉害归厉害,但是你爸爸肯定没有小不点爸爸厉害,跟谁比不好,非要跟你姑父比较,你是吃饭吃傻了是吧?”

    这可不是苏茹芸偏帮谁,而是在陈述事实而已。

    虽说从内心上来说,她自然是更希望自己的儿子天下无敌,但她必须承认,女婿才是真的厉害呀。

    “哼,我才不傻呢,我爸爸才是最厉害的。”

    丁宗浩委屈地看了他奶奶一眼,依然倔强地坚持己见。

    小不点已经懒得搭理自己这个傻表弟了。

    周济民却摸了摸丁宗浩的脑袋,对丈母娘道:

    “妈,孩子崇拜自己的爸爸,这点是非常不错的。小川从来没有见过他的儿子,这次回来,就让他待在京城吧,以后多陪陪孩子。”

    骨肉分离,是很痛苦很残忍的事。

    “真的可以让小川待在京城吗?”

    苏茹芸惊喜地看着周济民,老丈人和丁秋楠她们也都看了过来,特别方晓春又惊又喜又期待,还有一点害怕。

    她是害怕丁小川没办法留下来,又要离开她们母子二人,那就太惨了。

    明明结婚了,儿子也有了,却要守活寡。

    “办法总比困难多,不是吗?”

    看到周济民自信满满的样子,大家不由开心笑了。

    大家收拾了一下,便准备出发了。

    丁秋楠这个请假大王,今天又请假了。

    张宛童没跟着一起去火车站,而是领着小金鱼去医院了。

    后者本想休息一个上午来着,奈何她师傅不允许,只能跟着去医院看她师傅看病。

    中医的师傅带徒弟,是非常有一套风格的。

    只不过,张宛童明显不会按部就班,严格执行以前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