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670章

作品:《我在四合院有个家

    毕竟这会儿已经中午了,肚子已经呱呱叫了。

    糖炒板栗自然是不能当饭吃的,因为这是零嘴嘛。

    所以,周济民很识趣的表示,差不多了。

    差不多,也就是还不不确定,先等等呗。

    不过,中午饭倒是好了。

    刚才黄小花可是没闲着,毕竟丁秋楠她们中午回来吃饭的,所以得早早做好。

    老人不愿意在家里吃午饭,因为他是吃过午饭才来的,不过他倒是很想尝一尝这糖炒板栗。

    对此,周济民没有拒绝。

    于是,一群人都坐在院子等着。

    家里的小木凳倒是不少,老人就坐在小木凳上,跟大家唠家常。

    老人非常有亲和力,笑容也很真诚慈祥,小屁孩们都十分乐意跟他聊天。

    等待中,板栗的香味更加浓郁了,似乎可以出锅了。

    周济民拿着铲子,铲了一点出来看看,果真是熟了。

    便吩咐老三把电源关掉,同时把板栗铲了一些出来,分给大家吃。

    几乎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怎么吃。

    因为板栗开了一道口子,除了方便入味之外,也是方便大家破开来吃里面的肉。

    “真不错,这板栗是加了什么配料吗?怎么这么好吃?”

    “两样东西,一样是白糖,一样是花生油。”

    回答完老人的提问,周济民对小屁孩们说道,别吃那么多板栗,尝几个就可以了,赶紧去吃饭吧。

    小屁孩们拿着板栗一哄而散,周济民也跟老人一起,走进了书房。

    刚走进书房,老人就看到了自己之前给周济民写的那副字,正巧就挂在书房的墙壁上,十分显眼。

    同时,老人也还看到了书桌上的毛病和纸张,倒是跟周济民聊起了书法之道。

    周济民是后学的,写出来的毛笔字,别说什么艺术性了,只能说能看吧。

    不过,他对这些倒是没有太大的追求,只是偶尔有时间练一练。

    聊完书法,水壶里的水刚好烧开。

    老人又对他书房里的烧水壶感兴趣了起来。

    还是插电的玩意儿,为什么总感觉这么方便呢?

    虽然还是电热棒的应用,但老人只是来到周济民家里没多久,就已经感觉到他家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了。

    “如果京城的家家户户都像你家一样,你说每天的耗电量会有多大?”

    面对老人突然的提问,周济民沉吟着,作思考状,没有马上回答。

    因为他知道,对方肯定不会是无的放矢。

    老人也没有催促,但很快,他便听到周济民这样说道:

    “用电量激增是未来的趋势,按照现在京城的常驻人口、工厂数量等等,我可以大概预测一个数字……”

    “其实不只是京城,未来全国的用电量也会激增,特别是一旦我家里这些产品被开发出来之后,势必会加速这个进程……”

    “从京城的地理环境来看,其实可以利用的资源非常有限。京城不像62小镇那边,有充足的太阳能、风能等资源可以利用。”

    “不过,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可以考虑西电东送,当然这将是一笔巨大的投资……”

    “当然了,身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的想法是一步到位,直接考虑核电站,这才是未来的一大趋势……”

    周济民并没有讲得很复杂,而是用很简单的数据和语言来阐述。

    不过,老人提出了疑问,核电站可靠吗?如何在技术实现呢?

    对于这个问题,周济民没有说太多,虽然他有技术,但不好一下子拿出来。

    空间里的电脑,是可以查看到核电站技术的资料的。

    然而这些只是技术资料而已,想要落地,无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只是在数学和电脑技术这一块有话语权而已,但在核这一块,就是个小白。

    不过,他能提出这个建议,就已经表明了他自己的立场。

    老人今天过来的目的,周济民也很清楚,估计是老林等人上报了,也不知道什么情况,引起了老人的注意。

    相比那些从国外留学回来的科研工作者,土生土长的周济民更容易受到高层青睐。

    因为周济民更可信更可靠。

    当然了,像老林他们会这样考虑,但老人不会。

    尽管不会,但也多少会有一些亲疏关系在里面,就会成为很多事情的衡量标准。

    周济民已经明确表态,核电站是可以开发的,具体怎么开发,这个不是他的专业,他做不来。

    此外,他提出了休假,也不是闹着玩的,而是真的需要休假。

    给大脑放假!

    忽悠人的那一套,居然也拿来忽悠老人。

    老人听完之后,都忍不住乐了。

    “休假是为了更好的工作?”

    这是疑问的语气,周济民点点头,“我很喜欢科研,也愿意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但我发现,一味的闭关修炼,根本不适合我……”

    他拿之前他在轧钢厂的经历举例,那会儿他也不是全心全意地干工作,可发明创造却很多。

    并且那会儿干劲十足,干活很有激情。

    可去了62小镇,他感觉自己是会分心的,要不然,他觉得他早就完成任务了。

    这个解释,让老人也惊愕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