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58章

作品:《我在四合院有个家

    当天晚上吃饭的时候,丁秋楠已经可以站起来走几步路了。

    对此,周济民都不得不佩服她,身体是真的好。

    两个小家伙闹腾得很,还好丈母娘、周淑晴她们都在,帮了他不少忙。

    更别说还有捣乱的周清娴和小金鱼,反正只要两个最小的一哭,周清娴也跟着扁嘴。

    一时间,家里热闹得跟菜市场没差。

    就算是半夜,小跨院这边也是闹腾得很。

    还好丈母娘是真的任劳任怨,帮着丁秋楠带娃。

    周济民没有睡小跨院这边,而是在大院的主卧,看着周清娴呢。

    后者现在很会爬,所以,只要她醒了,绝对会到处跑。

    因此,周济民直接把她扔进她的儿童床里面,围栏高高的,她爬不出来就会叫人,也就不怕她摔倒了。

    反正房间温暖如夏天,也不怕她冻着。

    转过天,收到消息的老杨,第一时间带着杨夫人过来了。

    两位老人可开心了,一直抱着两个小家伙。

    “想好名字了没有?”

    这是大事,马虎不得。

    其实早前,大家都讨论过这个问题。

    男女名字都列了好几个备选,甚至连小名都有了呢。

    “姐姐叫周清怡,弟弟叫周秉毅。”

    辈份这事,周济民仔细思考,还是算了。

    主要是他都不知道如何追根溯源,也不太想劳心劳力。

    “好听,都好听。”

    大家都直呼不错,也没人有异议。

    像现在最流行的什么卫国、建国、建军等等,前几年的援朝等,这种烂大街的名字,绝对是这个年代最容易重名的名字。

    特别是周这个姓氏还是百家姓中的大姓,虽然不如前面几个大姓的人多,但绝对不少。

    以周济民的名字为例,在全国少说也有几千上万的重名人数。

    聊了名字之后,杨夫人又拉着丁秋楠她们去了隔壁,讨论一些不适合男人听的话题。

    等丁秋楠出来的时候,已经满脸通红了。

    其实这些事情,张宛童也提过。

    比如卸货后多久可以行房之类的事。

    到了晚上,不少朋友再次登门。

    最让周济民意外的是大领导居然亲自登门了。

    这才是真正的贵客呀。

    “你小子是个有福气的人,一次就一个好字,不错!”

    老林笑声爽朗,他夫人则拉着丁秋楠去了另一边。

    后者的身体已经恢复得七七八八了。

    只要不是大动作,已经跟平时没什么差别了。

    唯一让她不开心的是,身体胖了不少。

    并且接下来还要继续多吃营养,要不然两个孩子可不一定够吃。

    实际上是两个半。

    周济民不是喜欢喝,毕竟那味道不算好,但他就是稀罕她的水果摊。

    他有些郁闷的是,同样是水果摊,人秦淮茹就可以在还没生小槐花的时候就有奶了,可丁秋楠却没有。

    而且认真来说,丁秋楠吃的营养比秦淮茹的更好。

    或许,可能是身体体质的缘故吧。

    客厅里,大领导闲扯了一会儿家常,接着就提了一嘴他的学业水平。

    这事咋说呢?

    周济民相信,大领导肯定很清楚。

    之所以问,恐怕只是一个引子,真正的事在后面。

    所以他直接回了句马马虎虎。

    大领导直接笑骂,就没见过你这么谦虚的人,你到底在怕什么?一直藏着掖着?

    对此,他只好沉默不语。

    现在已经是六零年代了,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他能做的事情,只有尽量去规避风险。

    螳臂挡车的傻事,他干不来。

    尽管他沉默,但大领导可不管这些,直接开门见山地说了起来。

    还债!

    从前年开始,轧钢厂就因为周济民,进入了更高层的视线中。

    而在过去的59年,轧钢厂更是飞速发展。

    带来的成绩,更是让上面的领导侧目不已。

    因此上面的领导便开会讨论,想要用轧钢厂来做试点,看能不能再孵化出另外一家轧钢厂?

    而老林作为工业这一口子的负责人,当仁不让地接过了任务。

    但,想要完成这个任务,绝对不能少了周济民。

    正好也听说周济民家添丁,索性直接登门。

    听到这件事,周济民想都没想,直接拒绝了。

    他也不是瞎子傻子,上面的意图,早早就透露了一些风声,他当然很清楚。

    这个时候站在风口浪尖上,那就是靶子。

    毕竟他没有绝对的把握,能在几年后全身而退。

    与其这样,还不如继续低调。

    提起技术,他有,他也很乐意帮忙。

    但要让他自己来,他绝对是不乐意的。

    目前能值得他信任,且能做好这件事的,孟潇行算半个。

    老梁都算不上,老杨又不是纯粹技术员,而且还是走马上任的领导。

    可周济民还没决定好,毕竟这件事,牵一发而动全身。

    有些时候有些事情,父子反目也比比皆是。

    所以,再说吧。

    大领导一听,也大概明白了,要是不解开他的心结,恐怕是难以成事了。

    在大领导看来,对付像周济民这样狡猾的小狐狸,单凭几句话,恐怕很难改变其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