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12章

作品:《我在四合院有个家

    “快叫爸爸,爸爸,爸爸!”

    近七个月大的宝宝了,能喊一些单音节的字,偶尔还能无意识地说些大家都听不懂的婴语。

    本来周济民逗弄她的时候,也没想着她真会喊爸爸。

    可当他清晰地喊完爸爸两个字,就听到周清娴突然开口:

    “诶!”

    很响亮的回答,周济民直接呆滞住了。

    正在讨论的丁秋楠她们也突然停了下来,然后瞬间爆笑了起来。

    当爸爸的喊女儿为爸爸,女儿还应了,笑死个人了。

    瞧她们笑,周清娴也露出了天真的笑脸。

    周济民还能说什么?

    自己捡回来的闺女,唉!

    笑过之后,丁秋楠她们也讨论出结果了,就去颐和园。

    不说北海公园,就说这时候的恭王府,其实也没什么好逛的。

    因为这个时候,恭王府被中国音乐学院、京城艺术师范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多个单位共同使用,还有一部分成为了宿舍,花园成了工厂。

    俗话都说,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等它被修缮好,对外开放的时候,已经是改开之后的事了。

    “我们家都没艺术细胞,就看小金鱼你有没有了,到时候去音乐学院读书,就可以住进恭王府了。”

    丁秋楠还笑着说了一句,小金鱼便囔囔着说她以后要考音乐学院。

    大家都洒然一笑,浑然没当回事。

    转过天,一家人去逛了颐和园。

    果然,在外面逛着,跟在家里宅着,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状态。

    等回来之后,丁秋楠的心情也好了很多。

    波澜不惊地日子,又过了几天。

    等待高考成绩出来的煎熬与期待,心里多少有些波澜。

    然鹅,周济民还没等来高考成绩,却等来了一个噩耗。

    南锣鼓巷,前院孟家。

    孟潇行看着地上被披着白布的小小身子,木然不动。

    旁边,孟振华等几个孩子,也都哭成了泪人。

    特别是最小的孟子桐,抽泣着,眼眶都红肿了起来。

    闻讯赶来的周济民,看到屋里的情况,心中沉了下去。

    “老孟,节哀!”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事,这是十分悲伤和难以接受的一件事。

    老孟家,好不容易因为孟潇行换了工作,近大半年来,工作也有了气色,家里开始变好了。

    却在高歌猛进中,突然来了个急刹车。

    家里出了白事,而且还是一个孩子。

    就算老孟孩子多,可每一个都是宝贝啊,他心中肯定悲痛万分。

    周济民没有太多的表示。

    又不是什么喜丧,并且孩子还是溺水去世的,随便挖个土坑埋了,便结束了。

    街道和派出所也来人了,王主任看到周济民,点点头,同样没说什么。

    全志敏和章前程两个最佳拍档,跟老孟一家做了个笔录,然后也匆匆离开了。

    这种事,没什么好说的。

    四合院的其他邻居,全都是看戏的漠视眼神。

    人群中,周济民还看到了秦淮茹充满怨恨的目光,何雨柱也都是冷冷看着他。

    心说,我都离开四合院了,还这么恨着我呢?

    他当然不知道,有些恨意,只需叠加,便会在某些时候爆发。

    在他看来,捐掉两千块钱的奖励,是避免麻烦。

    可在别人看来,他就是大傻子,而且还是不顾邻居情义的冷血之人。

    你那么有钱,为什么不帮一帮四合院的邻居?为什么不贾家?

    老孟一家把尸体抬到城外,只有一张裹席下葬。

    周济民没有去,也不合适。

    回到中院的老房子,这次终于没人敢再霸占他的房子了。

    不过,老是这么空置着,多少受人非议和惦记。

    就刚才那么一会儿,他还听说了不少事。

    比如何雨柱想要相亲了,结果媒婆登门没多久就被秦淮茹的一番神之操作给惊走了。

    现在的秦淮茹,全靠何雨柱帮忙。

    后者的饭盒、工资,大部分都给她了。

    何雨水的生活水平直线下降,瘦的不行。

    还有就是后院的许大茂,又一次相亲告吹了。

    许大茂的生活很滋润,加上他还年轻,还想等一个美娇娘。

    可他父母让媒婆介绍的姑娘,尽是腚大的,模样不说跟秦淮茹差不多,那简直差了十万八千里。

    他能同意,才有鬼了。

    再有就是王家的王大毛嫁人了,王二毛也娶媳妇了。

    王家姐弟几乎是一起成事的。

    结婚了还跟父母挤在同一个屋檐下,小两口怎么可能乐意呢?

    所以,王家也盯上周家的老房子。

    后院的刘光福,看到跟自己一样大的王二毛都结婚了,也想结婚了。

    结婚得有房子吧?

    要不然,不好办事。

    而四合院里,最适合的就是周家的老房子了。

    倒是有空余的几间成为堆积杂物的倒座房,可没人愿意要,因为没有采光。

    反正周家也不住在四合院了,买过来自己住就是了。

    这不,周济民在老房子里,想着怎么摆脱他人惦记的时候。

    惦记的人登门了。

    “济民,你回来了正好,跟你商量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