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04章

作品:《我在四合院有个家

    车辆上色后,必定还会带有一些难闻的气味,不处理一下,小金鱼肯定会嫌弃的。

    老梁对周济民的行为实在难以理解,一辆儿童车而已,至于吗?

    对于宠妹狂魔来说,当然至于!

    他可是把小金鱼当做女儿来养的,对她好一点不是很正常吗?

    最近这几天,徐梅倒是经常过来串门,就是想看看周济民搞出来的儿童自行车到底是怎么样的。

    很快,当她看到一辆通体白色的漂亮自行车时,顿时忍不住惊讶地了起来。

    几乎是三到十岁左右的小屁孩都能骑行,而且座椅的高度是可以调节的。

    于是乎,徐梅也想要预定一辆这样的自行车。

    周济民打趣道,您都这么大的人了,还骑这样的自行车呀?

    “什么呀?我这是送给我侄女的。”

    徐梅丢了一个眼白过去。

    听对方这么说,周济民顿时眼前一亮,这事似乎有搞头啊。

    随即他跑去跟杨厂长商量这件事,后者一听说要生产儿童自行车,由轧钢厂销售,顿时摇头拒绝。

    这就是一个大麻烦,不搞!

    老杨的拒绝,令周济民颇为沮丧。

    他不由想起了之前给秦家庄建议修建水库的事,或许他对这个年代的很多事情,还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解啊。

    低调,不只是嘴上说说,更应该是身体力行才对!

    第82章 低调原则

    轧钢厂,食堂,打菜窗口。

    “傻柱,给我打一勺土豆和白菜,再给我来三个大馒头。”

    许大茂囔囔着,表情微微有些嘚瑟。

    “许大茂你又祸害哪家寡妇了?瞧你那得意的嘴脸,欠收拾了是吧?”

    何雨柱用力盛了一大勺,可随后却用力抖了好几下,直接抹去一大半,接着才倒入许大茂的饭盒里。

    后者看得那叫一个心疼啊,一直鬼叫着。

    可他越是叫得凶猛,何雨柱抖得越厉害。

    气不过的许大茂,又想理论一番,但在这个时候,广播却突然响起:

    “各位同志们,大家中午好,我是……”

    广播主要通知了一件事,周济民升职加薪,并且又获得了轧钢厂的奖励。

    这次的奖励更加丰厚,1500元现金和自行车票三张。

    如此惊呆所有人的奖励,直接让食堂瞬间炸开了锅。

    二级电力工人,38.87元的工资,还有1500元的现金奖励,天啊,这是要疯啊!

    工人们都羡慕嫉妒恨了。

    但是大卡车队的队员们却极力帮着周济民解释,称后者做了很多工作和贡献,这是人家应得的奖励,让大家不要嫉妒!

    靠,怎么可能不嫉妒?

    他周济民才只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而已,就算他是烈士之后,厂里面也不能如此明目张胆的偏心吧?

    有人想要闹事,特别是那些家里贫穷,但孩子很多,他们自己却只是一名非常普通的一级工人,工资很低。

    这些工人文化水平不高,但搞事的水平却不低。

    群情高涨之下,不少人真的聚拢在一起,跑去厂长办公室了。

    许大茂也十分吃惊,顾不上吃饭,揣着饭盒,跟着人群来到了厂长办公室附近,看热闹。

    整个食堂瞬间少了很多工人。

    大部分都跑去看热闹了。

    保卫科的人马很快就出动了,跑来现场驱散人群。

    可是大家的情绪已经上来了,怎么可能愿意听呢?

    杨厂长等领导也闻讯赶来,张副厂长、李副厂长等都十分吃惊,但大家都没有看戏的心态,真的慌了。

    同时也很急,这些没文化的工人,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老杨亲自站了出来,询问到底是什么情况?

    有工人大声喊了一句,为什么偏袒周济民?为什么厂里在短短几个月内,连续奖励了他那么多钱?

    不公平!

    就这三个字,喊出了大家内心的憋屈。

    大部分工人,好不容易才托关系进厂当工人,一般的学徒工,需要历经三年,才能顺利转正成为一名正式工人。

    在没有特殊贡献或者国家调薪文件的情况下,一辈子估计就是一级工人了。

    其实,每年三月份,轧钢厂会公布工人等级考试。

    只要技术达标,那么升级是肯定的,至于是否可以越级,那就看个人能力了。

    就好像贾东旭一样,如果不是易中海倾力传授,他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四级工人。

    “为什么你们会觉得不公平?刚才广播没有播报清楚吗?周济民是作出了成绩,对轧钢厂有巨大的贡献,你们都听不到吗?”

    杨厂长哪叫一个气呀,但还得耐心解释:

    “配电箱是他发明的,变压器改装也是他亲手带人做的,大卡车刹车片、刹车系统等等,还有接下来给轧钢厂和国家创造外汇的事,这些桩桩件件,哪一件不是大事?”

    “同志们,你们说不公平,可是你们又何曾做过这样的贡献?轧钢厂向来一视同仁,制度公开透明……”

    一番软硬兼施的劝说,总算把这群躁动不安的人给安抚住了。

    问题看似解决了,但麻烦还没有彻底断掉。

    于是,老杨看着散去的工人,招来保卫科科长,让对方问清楚这次带头的几人,全部请去保卫科谈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