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4章

作品:《我在四合院有个家

    比如说许大茂、何玉柱等等。

    跟周济民同一个车间的贾东旭,还是住在中院的邻居,却很少有话聊。

    主要是年龄代沟,加上贾东旭一个注定要死的人,周济民更加没有聊天的欲望了。

    轧钢厂在城外,步行大概需要五十多分钟的时间,如果是骑自行车,估计也就十几二十分钟。

    有自行车也不能骑,这日子过得真憋屈。

    不过,这年代确实应该低调。

    整个轧钢厂,上万的工人,可是骑自行车的真不多。

    甚至,周济民还看到好几个车间小组长、主管这样的领导,都是步行上下班呢。

    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周济民开始了一天的摸鱼工作。

    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去食堂,他则是溜出工厂,到了没人的地方,拿出自行车直接回家了。

    回到家,在仓库空间里把午饭做好,这才打开门,让隔壁的弟弟妹妹过来一起吃饭。

    仓库空间做饭的好处,就是肉香和米饭香味,没有飘散到外面。

    “哇,大哥今天有腊肉啊,嗯嗯,真好吃。”

    关上门的周济民,转身就看到小金鱼他们已经坐在桌上,小金鱼更是第一个动筷子夹肉吃。

    “没礼貌,大哥都还没坐下你吃啥?”

    她二姐看不下去了,拿起筷子就打她。

    吓得她哇哇大叫地躲避。

    家里虽然没有太多的规矩,但长辈还没动筷子,其他人是不能动筷子的。

    “小晴,你注意一下你的脾气。”周济民苦笑。

    自从周母离开之后,周淑晴就越来越像周母了,哪哪都要操心。

    “小金鱼,现在家里没外人,随便你怎么样,我们都不会说什么,但是有外人的时候,你得懂礼貌,大人没动筷子你就不能动筷子,知道吗?”

    “哦,知道了,大哥。”

    她还是有些怕她二姐,特别是她二姐瞪眼的时候。

    “吃饭。”周济民说着,就拿起筷子,给小金鱼和老二都分别夹了一块腊肉,对老三老四则是让他们自己夹。

    “谢谢大哥。”

    两个妹妹特别容易知足,但周淑晴还是有些担忧。

    最近这段时间,天天吃肉,今天还是腊肉和白米饭,吃这么好,这得是什么家庭啊?

    尽管昨天周济民已经给她和老三解释过了,昨晚还赚了39元,可她心里还是没底。

    不管她有底没底,周济民只是耐心解释几次,再多就没有了。

    吃过午饭,叮嘱弟弟妹妹不能跟人说中午吃了啥,然后周济民就回工厂继续上班了。

    学徒工的工作,就是学习。

    周济民所在的工作岗位是焊工,这玩意儿很考验技术。

    只不过,他对焊工的工作实在无感,所以来上班就是磨洋工。

    反倒是对电工比较感兴趣。

    因为电工的工作简单,除了每天的例行检查线路,其他时间就是在办公室里摸鱼,简直不要太爽。

    他打算抽时间去考个电工证,然后换一换工作岗位。

    毕竟从现在到明年七月高考,还有大半近一年的时间呢。

    所以,他现在一边磨洋工,一边分精力在仓库空间里复习电工知识。

    仓库里也有不少书本,却没有电工方面的书。

    但是有电脑啊,而且有不少电脑里面有很多基础科学方面的书籍。

    更别说,以周济民远超这个时代的见识,应付一场电工考试,还不是手到擒来?

    好不容易抗到下班,他把充满时代感的军绿色水壶放进挎包里,然后拿着一本笔记本往工厂外面走去。

    这是他自己在仓库空间里抄的电工基础知识,之所以拿出来,就是为了装装样子,提前打个预防针。

    总得让别人知道,他准备考电工证,以后换工作的时候,也好说话啊。

    第12章 大公鸡

    走出工厂没多久,就又遇到许大茂了。

    “济民你拿的是什么书呀?”

    “笔记本。”

    “哦。”许大茂顿时没兴趣了,他的人生只对两件事感兴趣:女人和怼傻柱。

    对于女人,他不是真爱,但怼傻柱,他是真爱。

    没兴趣归没兴趣,但这不是下雨天大孩子嘛,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瞎几把聊了起来。

    半路,又刚好遇到二大爷、一大爷等人,聊天队伍更加庞大了。

    从许大茂口中,一众四合院邻居也都知道周济民想要考电工证的事了。

    电工证这件事,在轧钢厂上班的就没有不知道的。

    毕竟街道办那边,还挂着招聘电工的通知呢。

    跟周济同同龄的新中国,现在啥都缺,人才是最为紧缺的。

    乡下农村很多地方,不少人都还不知道电是什么呢,城里人也说不出清楚这电到底是个啥。

    更别说电工证了。

    所以,大家听说周济民要考电工证,有支持赞扬的,有羡慕的,还有认为他好高骛远的。

    一大爷就是这么认为的,他觉得周济民一个初中没必要的毛头小子,懂个屁的电工知识啊。

    要是随便看几本书就能拿到电工证,那满大街都是了。

    京城不少待业青年都是初高中学历,前院的阎解成,后院的刘光福,都悄咪咪地去考过,但都没能通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