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百八十六章 居安思危

作品:《国潮1980

    表姑落了个没脸,气得头也没回的走了。

    殷悦那两个半大的弟弟对姐姐这一手儿佩服得五体投地,偷偷地在屋里捂着嘴乐。

    说着笑着,打着闹着,小哥儿俩就摔起跤来。

    随意的在屋里打滚,全无规矩可言,充分显露出只有过年才能有的自由和快意。

    全家人唯有奶奶对这件事是很不高兴的。

    但老太太知道亲孙女是个有主意的,知道她没看上表姑介绍的对象。

    而且也心疼她拉扯这一家子人不易。

    所以刚才并不好干涉,只能在事后唉声叹气,埋怨几句。

    “你呀你,我怎么说你好。太不知道好歹,不知道轻重了你!三人成虎啊!你怎么能自己造自己的谣呀?早晚你是要嫁人的吧?这样的名声要张扬出去了,到时候哪个男的还敢要你?你后悔都来不及。”

    “再有,表姑毕竟是亲戚,是你的长辈,不好让人太下不来台的。总要为日后相见留有余地。外人我知道你嫌她多事,可人家也是好意。那男的瞅着是普通了些,可人家是独子,亲妈又早就过世了。现在和续弦的父亲是分开住的,自己有个一居单元房。你要嫁过去,既不会姑嫂不和,也不会受婆婆的气。这终归是好处。”

    “奶奶可已经是有今儿没明儿的人了,晚上脱了鞋早晨不知道还能不能穿上。在这有限的日子里。我唯一的挂念,也就是盼着你能嫁个好人家,终身有靠啦……”

    说着说着,老太太哭了,无声的掉眼泪。

    殷悦还就怕这个。知道这种情况下,必须好好安慰下奶奶,让她宽心。

    于是表面赶紧做笑,坐到床边奶奶身边,抱着老人家,紧着宽慰。

    “奶奶啊,大年下的,您得笑啊,怎么还抹上眼泪了。来来,我给您擦擦。”

    “我知道您是为我好。可婚姻大事,我没法委屈自己啊。您看我现在的收入,有几个男人比得上?我要随便挑个主儿就嫁了,那到底是谁靠谁啊?我横是不能找个吃软饭的。要嫁也得嫁个比自己强的吧?”

    “再说了,嫁个人就能成终身的依靠啊?您这看法可过时了,靠谁也不如靠自己稳妥。何况我还有两个亲弟弟呢,我挣钱供他们上大学。等他们学业有成,长大成人,将来他们就是我的依靠。”

    “奶奶,我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决定暂时不考虑个人问题的。我才多大啊?您就怕我嫁不出去了?您也舍得我?还是容我在您身边再待两年吧。您放心,我谁也不靠,就靠自己,肯定让您和弟弟们生活越过越好。让邻居们越来越羡慕咱们一家。”

    “可您要是再催我,那我可就要伤心了。您要是想撵我走呢。我就自己个儿出国留洋去。到时候我就索性嫁个外国人,等生个蓝眼睛的二毛子,我再回来。哼,我看您见着这样串了秧儿、换了种的重外孙儿,您窝心不窝心?后悔不后悔?”

    殷悦情真意切的话语,确实起了效果。

    尤其话到最后,她有意夸张的胡说八道算是把奶奶逗笑了。

    奶奶一指头就戳在她的头上,顺着她的话,也调侃了一句。

    “要是这样,那赶明儿我抱着这蓝眼睛的孩子出门儿遛弯儿,咱们胡同的街坊围上来准说,你怎么抱只卷毛狮子狗回来了?”

    就这样互相打镲,这一老一小抱在一起,哈哈乐了好一阵。

    不过笑够了,奶奶心情虽然舒畅多了,却仍然没有就此罢休。

    老人带着几分忧虑,难免又额外规劝了孙女几句。

    “小悦啊,奶奶知道你这孩子好强,比好些个大男人都有本事。可你毕竟年轻,经历的事儿还少,过得太顺当了一些,奶奶怕你真遇到坎坷的时候,经不起磕碰啊。”

    “奶奶?您说什么?我还顺当啊!我多不容易,才熬到苦尽甘来啊!”

    殷悦睁大了眼睛,面露苦笑。

    想想自己从小到大过的日子,她完全无法理解奶奶的意思。

    “傻孩子,你吃的这点苦算得了什么啊。你们这一代人,哪怕再苦,生下来也没赶上战乱吧?咱家里就是再穷,这么些总有政府照管着,怎么也让咱们一家不至于饿肚子。奶奶出生的时候,要是能跟你一样的有这样的福气,真得念阿弥陀佛了……”

    “哎哟,我的奶奶。孙女可心疼你,知道您不容易。好了好了,咱不忆苦思甜了,不想以前的事儿了……”

    殷悦此时还仅仅以为奶奶在跟自己诉苦,就跟哄孩子一样的哄着奶奶。

    然而奶奶却摇了摇头。

    “嗨,奶奶是说,人有好的时候,就有坏的时候。别看你现在春风得意,但人走时运,时运又是轮流转的。也许转眼间,你的运气就没了。那到时候可怎么办啊?”

    接着,奶奶便讲起了那个京城几乎人人都知道的典故——有钱不见烧饼大,无钱只见大烧饼。

    故事大意说的是有那么个公子哥,有钱的时候怎么糟践,无钱的时候怎么可怜。

    殷悦当然听过了,而且打小没少听,早已经听腻了。

    哪怕耐着性子也无法坚持到奶奶讲完,只能插口打断。

    “奶奶,我知道了。居安思危,这就是您想说的道理是不是?放心,您孙女我可不是乱花钱的人,实际上,我可省了。我现在还指望钱生钱呢,怎么可能大手大脚呢……”

    没想到她主动的表态,照样没对上奶奶的心思,还是差了那么一点。

    “你这孩子啊,哪儿都好。可你得意的时候,一样会犯自以为是的毛病。奶奶怕就怕你这个。你说的没错。奶奶是想告诉你,有钱需记无钱日,得意莫忘失意时。可这并不是全部,你显然把奶奶讲的故事,理解的太简单了。”

    奶奶拍了拍殷悦的手,然后认真的凝视着她的眼睛说。

    “奶奶不是怕你会犯错,奶奶今天着重想要让你明白的是,有时候困境的到来是突如其来的,人力无法逆转的。你如今过上了这样好日子,确实不易。所以奶奶很担心啊,倘若重新失去这一切,你能承受得了吗?有那么一天的话,你能否有足够的勇气面对?”

    “奶奶,怎么可能呢?您怕是不知道我手里有多少钱。您这份担心真没必要,反正孙女今天跟您打个保票,咱们家这辈子也不会再受穷了。”

    殷悦下意识地反驳,认为老人有点杞人忧天。完全是在操没必要的心。

    但奶奶下面的话却彻底刷新了她的想法。

    “你还别不信,这世上就没有什么事儿是不可能发生的。由好变坏,盛极而衰,我见过的太多了。别的不提,我的亲哥哥,你的舅爷爷。想当年那是果子市里最能张罗买卖的小贩啊。从捡果子开始,到自己开了果子铺。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过来。可最后怎么样,一生的积蓄,一千大洋都变成了废纸一样的金圆券。他因此寻了短,抛下一家老小,跳了护城河。”

    “还有原来咱们胡同,住过一个金匠。在解放前夕围城的时候,他从个要逃走的大官儿手里用一根金条和几个金首饰,买了一个永定门那边的小院。大官儿走了,他捡着便宜了。可高高兴兴没住上两年,就赶上了拆迁修马路,房子还是没了。他就住到了咱们这边的大杂院,可这件事他想不开,天天没个笑模样。结果没两年就得了肝病,郁郁而终。”

    “原先茶食胡同还有个中医寿大夫,家里开着参茸庄。医术、名声,都不比京城的‘四大名医’差,专爱治别人治不了的疑难杂症。解放前出诊一次,病人家要用汽车接送,起码两根金条的诊金,说是有起死回生的能耐并不夸张。可就因为家庭成分太高,人又孤傲不合群。解放后取缔私人诊所,京城没有医院愿意收他。他天天家里家外借酒消愁,结果大晚上被汽车给撞了。可就在他过世后一个礼拜,京城中医院的聘书也寄到了他家里。”

    “孩子啊。奶奶告诉你的就是,人生难免有躲不开的灾祸,百分百安全的好日子从不存在。老天爷永远有办法折腾凡人。可遇见了再大的难处,也不要丧失信心。什么时候,都得往开了想。哪怕有朝一日你的钱真没了,咱们又回到原先那样了,也不要紧,重新来过就是了。最重要的是人没事,只要人在,就还有希望,还有可能……”

    有依有据,有因有果,奶奶言之切切,极具哲理的话,让殷悦不能不深思起来。

    钱就是钱啊!难道我的钱……还能够凭空变没了吗?

    不,不会的,一定不会,我可是有五万块哪!能出什么事儿呀?

    可……万一……真要是被奶奶说着了……

    不,不!太可怕了!我会受不了的,我决不能让这种情况出现……

    ………………

    没结婚的人在发愁,在应接不暇苦苦寻找人生目标,在努力想清楚自己究竟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已经成了家的人,其实也一样在红尘中苦苦挣扎,而且这方面的苦恼也未见得就少。

    就比方远在海外的米晓冉,去年春节的时候,由于赵汉宇的极力支持。

    她如愿以偿的搬离了赵家的别墅,和赵汉宇在曼哈顿租了间公寓住下,过起了二人世界。

    可随着获得自由,独立生活的烦恼也来了。

    首先是经济问题,赵汉宇的工资不算多,实习期月薪大概是一千三百美元的水平。

    这笔钱要付房租,要养活两个人的生活,还要给米晓冉付语言学校的学费,学驾驶的费用,是根本不够的。

    所以在他们两个只能依靠家庭资助。

    在每月支持他们一千美元的情况下,他们两个人也不好花钱太随意。

    毕竟拿人手短,而且赵汉宇的妈妈还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过来看看。

    米晓冉又不挣钱,总得做出个会过日子的儿媳妇的样子。

    这样一来她才发现,合着得到的自由也是有限的。

    虽然不用再和赵汉宇的父母天天赔笑了,但即使他们不在。

    自己也会感受到他们施加在自己身上的压力。

    每天都没法偷懒,不得不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

    还要努力学习做饭,把家庭开支一笔笔记下来理顺。

    以备婆婆随时到访检查,能够交待得过去。

    其次,生活方面也有很大的不便,尽管赵汉宇租的房子离唐人街不远。

    米晓冉买东西走着去,走回来就行,用不着非得让丈夫开车来送。

    可语言方面反而成了最大的障碍。

    因为广东台山人的祖先最早登上这块土地,唐人街的老板几乎都是广东人。

    这里流行着一句话就是“不懂台山话,打工都难打”。

    这里的大人小孩说的都是米晓冉听不懂的台山话,“骑马过海”这句粗口到处可听见。

    甚至连双语学校教她英文的华裔老师,讲的也是台山话。

    米晓冉发现,这个地方能找到说普通话的人简直就像天方夜谭。

    哪怕是赵汉宇这样的家庭,他们懂得说普通话,可也会带上台山话的口音。

    有时候,她和这些店老板交流,反倒说英文,弄明白彼此的意思还要容易些。

    天知道这事儿有多么奇怪和别扭。

    她总有一种错觉,纽约的唐人街根本就不是华人的聚集地。

    因为言语不通,在她眼里,倒像是韩国街或者是越南街似的。

    最后,饮食方面,米晓冉极其不习惯。

    非常不幸的是,这个年代的美国简直就像是中餐的沙漠。

    这里的中餐馆,水平简直可以用胡来来形容,全是大锅菜炒的酸甜口的菜肴。

    外国人喜欢得要命,可米晓冉一吃就感到齁和腻,恶心得想吐。

    说句不好听的,这儿就没几个正经中餐厨师。

    连赵汉宇家那不算正宗的广东菜厨师,都已经算是高手了。

    所以大多数情况下,米晓冉和赵振宇都是用洋快餐和自己做来解决肚子问题的。

    可米晓冉是地地道道的国产胃口。

    洋快餐吃多了,她容易消化不良,胃里会难受。

    而选择自己下厨做呢,从经济的角度是划算的。

    可问题是,她只是厨艺初学者,简单的饭菜还凑合,也就是勉强下咽的水平而已。

    没辙呀,下碗西红柿鸡蛋面,就成她自己最常吃的饭菜。

    但更糟糕的是,这里没有米晓冉适口的咸菜可买。

    米晓冉是京城人,这个年代的国内北方人,饮食方面的特点就是口重。

    每餐都有吃咸菜的习惯,就跟四川人要吃辣椒似的。

    但美国怎么可能有呢?

    八宝菜、辣菜丝就别想了,大腌萝卜和芥菜疙瘩也没有。

    弄得米晓冉的嘴里,寡淡得要命,能买到点腐乳和咸鸭蛋就谢天谢地了。

    这里最多买到的咸菜,是广东的冲菜。

    总的来说很不幸,到美国第二年,米晓冉虽然成功的借助丈夫搬出了婆家,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可除了学习的焦虑,就是忙家务的身心俱疲,此外,还吃不好睡不好。

    以至于她的体重不知不觉就逼近了九十斤大关,人瘦的都有点不成样了。

    但最难过的,不外乎这里接受不到太多国内的消息,所以每一次家里来信。

    米晓冉都会揣着,带在身边,有时间就拿出来反复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