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四章 苏代来辽(下)

作品:《大燕公子

    苏代等一行,一进入到辽地的令安县,踏上水泥修建的官道,整个人和几个随从就都惊呆了。而令安新任县令宋海,早接到了君侯府的命令,在官道旁等候苏代。

    苏代和宋海相见后,指着脚下的水泥道路,对宋海道“宋大人,此乃何物?我辽地的官道都是用这东西,如此铺就的么?”

    宋海显然对这个问题,不知道回答多少遍了,对苏代道“苏先生,这种材质叫做“水泥”。现在我辽地,从襄平城到辽西、吉林、辽北三座郡府的官道,都是用此物铺就。而北部新设的三座郡府,听说今年官府已组织黔首们,开始平整官道了,计划逐年也用此物铺就。”

    苏代眉头微皱,内心甚为不悦,对宋海到“铺此官道,不知道这要耗费多少劳役?我辽地焉能如此,伤民劳财?”

    老头子苏代没到襄平城,就开始为姬康操心了。

    令安县令宋海见此,忙对苏代道“苏代先生,我辽地现在已经废除劳役之法了。凡民众修路者,皆给予钱财,我辽地称之为“工资”。民众踊跃,何谈伤民劳财?”

    听罢宋海的解释,苏代还是不懂,脑门上大大冒出了“何为”两字。但总是知道,辽地并没有伤民劳财了。但随后在前往襄平城的路途中,苏代脑门上的“何为”是越来越多。

    虽是冬季,但看沿途的百姓们,衣着厚实,面色红润,在官府的组织下,平整着道路,修筑着沟渠,欢声笑语,这确实不像是劳民伤财的模样呀!公子姬康,居然能让辽地做到如此地步。

    苏代在经过一处村落是,在旁边一处砖瓦结构,看起来非常漂亮的一处院落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外面有几个一看就是村老的老人,也在院落外倾听。

    苏代让车停下,驻留在这所院落外面,静静听着院落内传来的读书声。然后对这几个村老,躬身一礼道“请问老者,此乃何人所办?”

    这几个村老对苏代道“这位先生,此乃我辽地官府所办。现在的娃们,都赶上好时候了,村村都有教他们读书识字的学堂。”

    苏代一惊,对旁边陪同的辽地官员道“现在我辽地,各村皆有此学堂么?”

    这个官员点点头,对苏代道“是的,先生。我辽地现在施行义务制教学,各村都有如此学堂。”

    苏代听罢,半响无语。随后脸上露出了微笑,轻轻道“大道希音,不外如此!”

    在随后前往襄平城的路途中,苏代也发现,整个辽地,此刻也充满了浓浓的战争气息。每天都能看到,许多的军人排列整齐,一队队地向襄平城前行。

    越往襄平城,看到的军人就越多,而官道上载着军队的粮草、辎重,军资等车辆,更是络绎不绝向襄平城集中。

    苏代见此,就知道辽地这是要发生大战了。

    二月中旬,苏代到达襄平城后,来到君侯府,姬康和君相剧辛,邹衍、鲁仲连两位院长,以及老总管姬茂等人,亲自迎出君侯府门外,欢迎苏代的到来。

    苏代看着自己面前神采奕奕,英俊年少的君侯,再看看了以前在燕国朝堂熟悉的众人,眼眶发红,对着姬康深深一躬道“老臣苏代,拜见公子!”

    姬康上前,一把扶起苏代,对苏代道“苏代大人,万万不可如此。”

    待苏代站定,姬康退后一步,然后双手抱拳,对苏代深深一躬道“苏代先生,你受委屈了,欢迎回家!小子这里有礼了。”

    苏代见到姬康如此,先是眼眶湿润,接着就嚎啕大哭起来。

    而君相剧辛、邹衍等人看到这里,心有同感,都眼圈发红。

    在这里,就要说说的苏代这个人的经历了。

    苏代,东周洛邑人。一代纵横家,苏秦之弟。

    苏代在周朝时,楚国攻打韩国的雍氏,韩国就向周天子调兵征粮,周天子感到十分苦恼,就跟苏代商量。

    苏代就对周天子道“天子,何患焉?苏代此番前去韩国,必令韩不征甲与粟于周,又能为君得高都。”

    周天子非常高兴,对苏代道“如果先生真能做到这样的事情,寡人请以国听。”

    于是苏代前往韩国,拜见韩相公仲侈道“难道相国没有听说楚国的计划吗?楚将昭应曾对楚怀王说“韩国因连年争战,兵疲马困,仓库空虚,没有力量固守城池。假如我军乘韩国粮食不足时,率兵攻打韩国的雍氏,那么不用一个月就可以占领雍氏了。”

    “如今楚国围雍氏已有五个月,可是仍然没能攻下,这也证明楚国已疲惫不堪,而楚王也开始怀疑昭应的说法。相国竟然向周朝调兵征粮,这不是明明告诉楚国,韩国已经精疲力竭了,昭应知道以后,一定会请楚王增兵包围雍氏,雍氏就守不住了。”

    公仲侈听罢苏代的话后,对苏代道“先生的见解,甚是高明,可是本相派的使者已经出发了。”

    苏代见此,笑着对公仲侈道“相国,此事易焉!相国何不把高都送给周天子呢?”

    公仲侈听此,非常生气,就对苏代道“苏代先生,本相不向周天子调兵征粮已经够好了,为何还要送给周天子高都呢?”

    苏代摇摇头,接着对韩相公仲侈道“假如相国能把高都送给周天子,那么周朝一定会与韩国邦交笃厚。如此,秦国知道后,必然大为震怒,而焚毁周朝的符节,断绝使臣的往来。”

    “换句话说,相国只要用一个贫困的高都,就可以换一个完整的周朝,相国为什么不愿意呢?”

    (在春秋战国时代,使者出使都要带符节,以便核对验证,所以焚烧符节,就代表两国断绝邦交)

    公仲侈闻此,沉默良久,方对苏代道“善。先生之言甚是。”

    于是公仲侈决定不但不向周天子调兵征粮,并且把高都送给周朝,楚国也就退兵而去。

    苏代由此看到周室衰弱,天下“礼崩乐坏”。就把天下一统的希望,寄托在了血缘与周室最近的燕国王室身上。一直想匡扶燕国王室,壮大燕国的国力。就此,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来到了燕国。

    根据姬康前世史书记载,苏代自来燕国后,就把燕国当成了自己的故国。在苏代的余生,不论其在任何国家,都一直惦念着燕国,为燕国的生死存亡而奔走,直至生命结束。

    苏代来到燕国后,初事姬康的老祖燕王哙,后来燕国发生“禅让”事件,国家内部发生动乱,各诸侯国发兵攻打燕国,苏代被迫逃往齐国。

    后来姬康的太祖燕昭王即位,求贤若渴,派人前往齐国,想问问苏代,还愿意不愿意回到燕国?

    在齐国已经混得不错的苏代,一听到故国的召唤,二话不说,辞掉了自己在齐国的高薪职位,就随燕昭王派去的使者,一同赶回了燕国,被燕昭王任命为燕国上卿。

    齐国在当时非常强大,多次出兵占领燕国的领土和城池,给燕国带来无尽的屈辱。

    燕昭王雄才大略,为洗刷齐国给燕国带来的耻辱,就想攻打齐国。但当时,仅仅靠燕国一国的力量是不够的。于是,苏代会同自己哥哥苏秦,奉燕昭王之命,一同前往齐国,游说当时的齐国国君齐湣王。让齐湣王先称帝,后伐宋。

    当时的齐湣王,听从了苏秦和苏代这哥俩的建议,在称帝后,接着又出兵占领了宋国。齐湣王如此的嚣张做为,引起当时天下诸国的愤怒,各国合纵派兵,共同讨伐齐国。强大的齐国,当时因为此事,差点被燕国给并吞了。

    当然,如果燕国的燕昭王没有去世,就不可能把燕国大军主帅乐毅换下,齐国妥妥被燕国占领了。但就是这样,强大的齐国在经过这件事后,国力也开始衰落下去了。

    从此,苏代与哥哥苏秦一样,名声开始在中原各诸侯国中显扬。

    就是在姬康的曾祖父燕惠王即位,燕国最衰弱的时期,苏代也给燕国,同样立下了汗马功劳。

    燕国在燕惠王时期,燕国大军被齐国田单打败,燕国伐齐失败。而姬康的外祖父赵惠文王,也准备兵出燕国。燕国在当时的情况下,十分危急,面临着土崩瓦解的局面。

    就在燕国生死存亡之际,苏代挺身而出,前往赵国,游说赵惠文王,创造了著名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典故。

    苏代谓赵惠文王道“今者臣来赵,经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说到这里,苏代又对赵惠文王道“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

    姬康的外祖父赵惠文王,听罢苏代的话后,沉思良久,对苏代道“善。先生此言甚是。”

    于是,赵惠文王就停止了攻打燕国的打算,化解了燕国的危机。

    但是随后,燕国又发生了相国公孙操“弑君”事件。

    当时的苏代,是不愿意见到,燕国此种情况发生的。见此,又被迫无奈,逃往了赵国。

    苏代就是到了赵国,亦然念兹在兹着燕国。虽对燕相公孙操有意见,但赵国多次准备攻伐燕国,都被苏代给游说阻挡了。

    直到今日,又应姬康的请求,回到了辽地,回到了燕国!就是在回辽地之前,苏代奉姬康密令,以六十多岁的年龄,出使秦国。又游说范睢,让其与大将武安君白起不合。

    因此,姬康对把终身都奉献给了燕国的这位老人,且至死都忠于燕国的这位老人,并多次为燕国立下汗马功劳的老人,能不尊重么?能不敬重么?

    怎么尊重,都不为过呀!怎么敬重,也不为过呀!

    武成王十三年,二月中旬,一代纵横大师苏代来辽,被姬康任命为辽地亚卿,主管礼部事务。

    消息传出,整个燕国又为之轰动。

    燕相粟腹看到此消息后,久久无语。在书房内,良久后,才轻轻地说道“公子康,羽翼已丰!如此奈何?”

    推开书房窗户,这才发现书房外面的树枝,已吐露出了嫩芽。

    燕相粟腹此时才发现,不知不觉,武成王十三年的春天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