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2章 郦生用计为汉谋

作品:《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郴县陵府厅内,王陵与刘邦对坐,当真是道不尽地感慨啊,两人各叙家常,刘邦继而开口道:“王贤弟在秦,何如在汉?”

    “各为其主,何来秦汉,今君在其位当某其政,愚弟为臣,当尊陛下,义帝亡命,故来吊唁,并无他事。”王陵缓缓说道。

    刘邦在旁随即置酒,犹如市井小民,挽王陵手叹道:“贤弟离家数载,只为一官半职,竟至于老母不顾,何其愚也,若非邻里周济,愚兄打点,母已不在也,今回九江,复归秦宫耶?”

    “愚弟身为秦官,无暇回乡,承蒙兄长照顾,感激不尽,不瞒兄长,愚弟此来一为吊唁,二为老母,望兄长宽恕,使母子相逢。”王陵颇为动情地说道。

    恰在这时,夏侯婴等人突然前来,刘邦以有要事相商,随口说了句,“贤弟若见老母,需往九江,恰巧愚兄也回,不如一起?贤弟以为如何?”

    王陵无可奈何,只得听从刘邦安排,夏侯婴突然进来,也不是没有事情,原来是刘邦已经将讨伐项羽的诏书散了出去,必须先回九江,以保无虞。

    反正为楚帝尽忠已经结束,逝者长眠,生者自有安排,现在的天下秦楚并立,齐燕汉略逊一筹,而秦虽说要参与秦楚,实际却在周旋灭燕而已。

    祭祀楚义帝结束后,刘邦便仓促回到皋城,王陵自然是跟了过来,毕竟老母尚在九江,岂能独自回秦复命,不见老母一面。

    刘邦亦不是薄情寡义之人,随即命人带王陵去见老母亲,至于大殿内,刘邦张良等人皆在,诏书已下,楚汉必战,然不能使秦独自得利。

    郦生在旁,思量片刻,最先开口道:“启禀大王,王陵此来,实乃大秦欲助吾等也,何不顺水推舟,以此为由呢?”

    众人不解,唯独张良摆手,“此番不可,若是以王母为要挟,促使王陵回咸阳,请求秦发兵的话,于情于理,颇不道义,况秦岂肯因一臣而发万兵。”

    “先生所言差矣,秦殿之中,蒯彻陈平皆是能人重臣,自然知晓王陵本是沛县之人,如此还派他来,定是彰显大秦国威,不以忠义而断孝义,王陵愿来,无非思念老母,今吾等侍奉其母犹如亲生,让王母言明,安忧王陵不肯为我大汉立功,以还老母在汉之情也。”郦生紧接着说道。

    刘邦眼神亦是飘忽不定,有些迟疑地说道:“公如此当真可行乎?秦君不似霸王,有勇无谋,此番派王陵前来,必会有万全之策啊。”

    哪知道郦生却有些不屑地说道:“胡亥小子,未满弱冠,安有谋略,此计扶苏所出,尚未可知也,大王不必忧愁,吾自去说也。”

    想来也别无他法,刘邦只得应允,反观王陵见刘邦准许,直接来到皋城西门,左侧有一间小院子,且有两名丫鬟服侍,王母正在院内乘凉,见王陵前来,不觉大惊,跌跌撞撞起身,不觉泪眼模糊。

    “吾儿安知有母也!”王母话语略带责备,更多的是激动。

    王陵见状,直接跪着王母面前,“儿不孝,未能尽孝床前,还请母亲责罚!”

    母子相见,泪如泉涌,许久方才稳住情绪,王母挽着王陵的手臂,缓缓向着客厅走去,丫鬟也是立即奉上温茶。

    王母抹去眼泪,略带颤音地说道:“儿啊,今已秋末,何至于此耶?母亲听闻秦国国君残暴无能,滥用奸臣,今来九江,可不返矣。”

    王陵在旁叹息一声,“母亲未出庭院,何以知天下事耶,秦君残暴,为何至于今日未灭,秦君无能,为何七王之兵尚不能下,秦君信佞,为何连灭三晋,母亲恐被人误矣。”

    “原来如此,那吾儿此番所谓何事?”王母有些好奇地问道。

    王陵稍微整理好情绪,缓缓说道:“儿奉秦君旨意,特来吊唁楚义帝,另外希望母亲与我同回咸阳,共享富贵也!”

    哪知道王母闻言,当即摆手道:“此地多是故人,咸阳乃是帝都,老身年纪已高,何以奔波劳碌,前往秦国也,既然汝已完成秦帝之事,早些回去复命才是,虽不处一国,功名利禄何其尊贵,老身虽死,也无憾事也。”

    “母亲欲要在九江颐养天年耶?”王陵有些诧异地问道。

    “樊哙、审家长子,卢绾皆是沛县之人,如今皆在,当初人言我儿叛楚归秦,吾本不信,今日回来,吾自是信吾儿之语,秦若暴乱,吾儿何至于秦,老身在此,有丫鬟侍奉,早晚寿终,儿莫忧矣。”王母语重心长地说道。

    就在这时,年过古稀的郦生突然来到院内,王母二人慌忙出来迎接,略微行礼道:“郦老前来所谓何事耶?”

    原来这王母的家院皆是郦生命人置办,平时也会差人送来补品,因此王母对其甚是感激,每次前来,王母皆是以礼待之,不敢有冒犯之处。

    郦生见状,脸色和气,拱手回礼道:“老朽无事叨扰,烦请王母不要介意,今听闻汝子从秦而归,特来拜见,协商诸事。”

    王陵闻言,亦是上前行礼,王陵在秦早就听闻郦生大名,今见他前来,王陵显得异常端庄,唯恐有失礼之处。

    郦食其饮茶毕,脸色和...